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便說:“你要想開店賣些繡品,也可在縣裡借錢,我替你擔保。”
縣裡的小額低息貸款是可以搞信用貸的,有本縣身份、固定收入的人就能替人擔保。他開個小店鋪,賠也賠不了多少,宋時擔保得起。
李少笙笑道:“哪裡用得著公子擔保,小人到瓦舍裡給人畫一個新樣妝容就能賺幾十大錢;一幅蘇繡的白毛仙姑小像能賣十二三兩銀子;若是繡舍人的,價錢還要高……”
他驀地掩住口,連連搖頭:“小的真沒敢賺這銀子,只給人繡了白毛仙姑的!”
不要緊,這點娛樂精神他還是有的。他當初為什麼把自家父子編進唱本里?還不就是為了給自家揚名。先把他爹這個剛直愛民的清官的形象立起來,別人要打壓他們,也得先考慮考慮會不會被民意反噬……
不過古代人肖像畫的畫法有點問題,要是給他也畫成長鬚、魚尾紋、腫泡眼,老了二三十歲的樣子,那還是別賣了。
卻不想李少笙拿來的畫兒還挺正常,有掛軸畫芯大小,看著就像繡像本《西廂記諸宮調》裡的張生一樣,儒生巾袍、高眉細眼、一個勾的鼻子——比不得現代漫畫那麼逼真好看,但古畫的欣賞方式不一樣,看久了也能看出幾分眉清目秀。
他彈了彈紙緣,點頭道:“可以。只是尺幅有些大,回頭縮一縮,將來《白毛仙姑傳》雕成書版時,便取你這畫當作繡像插在書裡。”
不過這麼大一張畫,繡它來做什麼?
“多半是家裡有田地的大戶,請一張公子的小像回家,保佑明年水旱不侵、稻麥豐產、地裡不生蟲……”
什麼?王氏都破產了,還有大戶敢掛他的像?不怕一塊兒破了嗎?
不像話!
怎麼就不是追星少女看他長得好看,找人繡他的像掛牆上欣賞呢!
他憤然摔了摔袖子,跑去找桓小師兄訴苦:“武平縣迷信的風氣實在不堪!我過幾天就要陪父親入京,無暇分身,小師兄在縣裡得幫我管管這些愚夫愚婦!”
桓凌聽說武平縣信神的風氣已然嚴重到連活人都要供起來了,也覺著不像樣,應聲允准:“這風氣是該管管了。過兩個月就是年節,只怕這股胡亂祭祀的風氣更濃,得貼告示,不,再辦一次‘三下鄉’,叫本地衙差上臺宣講,百姓們更容易聽信。”
不過,“方才你怎麼忽然叫我‘小師兄’?”
小師兄?我叫了嗎?我不是叫的師兄麼?宋時理直氣壯盯著他看了一會兒,然而沒能把桓凌盯得主動避開,只好自己先挪開眼,仍是渾若無事地說:“也許是一時失口吧。說來師兄年紀也沒比我大多少……”
“嗯。”桓凌點了點頭,忽然抬手在他鼻子下方比了比,也一本正經地說:“當年先父剛把你帶回我家時,師弟你才這麼高,我當時也覺著該叫你一聲‘小師弟’。”
那時候宋時才這麼點兒大,一晃四年不見,就抵他髮際高了。桓凌慢慢收回手,笑了笑,攬著他往後堂走:“走吧,先去收拾帶回京的禮物。回去時你多帶些銀子,經過蘇松一帶也好買些時新料子捎回家。”
宋時跟著他往後衙走,淡定地問:“師兄要不要捎些東西回家?”
有幾封信要寄給師長、同年,家裡就不必了。他怕宋時到桓家再觸景生情,又怕祖父和堂兄弟們為難他,寧可叫府尊朱大人幫忙捎去。桓凌跟他說了要寄的人,又取笑一句:“這麼快又不叫小師兄了?”
其實叫小師兄也沒什麼不好。他家裡還有兩位堂弟,時官兒叫他小師兄,豈不正說明心裡只當他一個人是師兄,別人都要疏遠一層?
他心裡叫了“時官兒”,宋時卻恰好說了句“我也沒計較師兄叫我時官兒”,聽得他心口微顫,險些以為自己把心裡話說出來了。但細細回憶一下,便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