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大人怎麼還看了這麼多遍才呲噔他呢?
宋時把頭壓得更低,默默圍笑了一下。
回到縣裡,他便將幾管毛筆用木杆綁起來,做了個抄書神器,將幾張稿紙摞著抄,親手給黃大人抄起了《白毛仙姑傳》。
桓小師兄如今在黃大人眼皮底下,得住府賓館,直到轉天到縣裡找他丈量地界時才看見他這高科技,頓時叫這排筆晃花了眼,半晌才問:“你做這個幹什麼,要抄書何不叫我替你抄?”
幸好紙之間都墊著墊板,倒沒叫墨水浸髒,字跡也還算工整……可也只能算工整,就像匠人雕出來的書板,只說得上整齊,哪裡有字型!
他嫌棄得不行,看宋時已抄出幾份了,便揣起一份說:“把這架子拆了,我替你寫幾份——不是要給巡按大人送人用麼?我還仿得了你的筆跡,咱們分開每人抄幾份,總比這排架寫出來的軟綿綿的文字強!”
宋時嘆道:“我這不也是怕黃大人離開,來不及送嗎?而且還有幾本是要送師兄你的,哪有叫你自己抄的道理。”
恆凌怔了怔,只說:“你我之間,何必送來送去的……那便我抄的送與黃大人,你抄的那本給我便是了。這些架子敷衍出來的不好送人,就拿給匠人雕版用吧。”
這曲《白毛仙姑傳》寫出來可不是在武平縣裡自娛的,早晚要傳遍天下,揚他父子的名……曲中還有個與宋舍人極要好的桓通判,相識的人一見就知道是影射他與宋時了。桓凌算著自己在京裡的親戚長輩、恩師友人,決定連同黃大人的《修武溪記》、田師爺的《三下鄉記》一併多抄幾份,回頭託府尊朱大人替他捎回京去。
——雖然宋縣令也要進京朝覲,他卻捨不得宋時與他家裡人見面。
但願祖父明白他的心意,約束家裡兄弟們,不要再節外生枝,不然宋時父子的名聲隨這本《白》傳振起後,他們桓家就要揹負幾分打壓清官的惡名了。
日子就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三天後,黃巡按與田師爺便帶著宋時特意叫人燒的料器玻璃官服小像,桓凌抄出來的《白毛仙姑傳》手稿,鄉民百姓們送上的土儀和感激,滿載而歸。
他給宋縣令寫的考語是叫急遞鋪驛馬快遞到省、府兩處的,送到的比他人去的還早。布、按二使收到考語時都納悶了一會兒這個叫人越級告到省裡的縣令怎麼突然就得了大人的愛重,朱府尊那邊卻是早知道宋縣令暗中的身份,看罷考語便微微一笑,神閒氣定地吩咐門子——
“叫人給宋令送信,請他領典史到府裡來,乘府裡的大船上京!”
第40章
縣裡接著朱大人的信函,就要收拾衣裝, 準備上京了。臨行前宋時叫人給趙悅書送了封信, 問他何時把男朋友接回去。
趙悅書很快派人回信, 說是這些日子因為王、林幾家落馬,家裡管他管得更嚴了, 肯定沒法去別院看李少笙,還是想請宋時幫著照管一二。他現在正努力唸書,等他考上舉人, 就能正大光明地把李少笙接回家裡。
等他考上舉人……罷了, 這倆人多少也是為了他們家的事耽誤的, 不然現在至少還能見面。
宋時只得問李少笙:“我要隨家父上京,你是接著住縣裡, 還是搬出去一陣子?銀錢不必擔心, 我這裡算你一份編《白毛仙姑傳》的工錢, 等唱本刊印同來, 賣的銀子也會分你。”
李少笙道:“這《白》傳是舍人的本子,孟三郎所作, 小的豈敢要銀子?舍人既要上京, 小的也不敢再在衙裡打攪, 這便搬回沈主席借咱的院子去。小的會繡花、會梳頭、畫戲妝, 往後兼幹這幾樣也能掙些衣食, 不須舍人惦念。”
他們做男娼的也和伎女一樣,愛作良家打扮,做飯、泡茶、縫衣、刺繡都樣樣精通。宋時感念他當初來報信的情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