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節,穿到古代當名士,五色龍章,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節還能回家看一眼——便是不回家,娘和嫂子、侄兒們也能過來看看他老人家。若不回京最好就到蘇杭一帶,風光又好又養人,又淨出時興衣飾。娘不是有些肺氣弱?咱們一家子跟著搬過去,在南方溫溫和和的地方養著,也不容易咳嗽……”

宋大哥笑著說:“爹一個身子,也不能佔兩地的官職啊。家裡都覺著爹年紀大了,能調回京自是最好,文選司那邊也都給足銀子打點了,剩下的就聽天由命吧。要全家去江南,就要指望你考中個進士,外放到吳中、武林、華亭那等大縣做父母,咱們一家子享享你的福。”

宋時看了看手裡的書,壯志凌雲地說:“今科我必定考個二甲,二甲分的都是大縣,比三甲的出路好!”

他前面有了奔頭,讀書的精神倒長了,埋頭研究了一下午《春秋指略》,梳理出了這位張次輔的理念——他倒是和時人治經的觀念不同,並不把《春秋》看作一部“褒貶之書”,而將其看作克己復禮之書。

他並不執著於“一字褒貶”,而是以為其臧否之意應當依據句中史實,並非有個用爵位、官職或名、字稱呼就一定代表了史官對其人褒貶的不易之規條。分析到書中一些脫漏字、讀起來不易理解之處時,也不以為是孔子故意記史家筆誤以顯矜慎,而是直指孔子治經時不會給後人留下“斷爛經書”,這些應當是後世流傳間遺漏了。

當年王安石貶《春秋》,將《春秋經》剔出科考之列,還諷刺其為“斷爛朝報”,這位老大人就直接拿來嘲諷那些覺得《春秋》中錯誤是孔子故意留著不改的說法,夠剛的啊。

宋時直接笑出聲來,還招來二哥一問:“好好兒地看著書,笑什麼呢?又想誰了?”

咳,他穿過來這麼多年,連郭德綱長什麼樣兒都不記得了,還能想誰想笑了呢。

宋時心裡感概著光陰易過,還要給哥哥們來個官方解釋:“我剛看完主考張次輔這本《春秋》,見其題中之意是將經傳皆作史書看,不苛求一名一字的詞意褒貶,與我所學正自相合,這回考試應該容易作出他喜歡的文章,故而笑了一聲。”

他哥哥當年看過他捎回家的功課,分明記著桓家教的是“一字褒貶”“字字安排”的說法,而今日宋時又說他治經之法略近於張次輔……

小弟定然不會說謊,難道是桓凌在福建教他的?

桓凌再回這座院子裡,宋家兄弟二人待他的態度又客氣了幾分,甚至還讓弟弟親自給師兄兼房師倒茶斟酒。

桓凌受寵次數漸多,倒是不大驚了,卻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兄長們莫不是白天帶著時官兒出門,遇見可喜之事了?”

出門是沒工夫出門的,這不是看你教我們弟弟教的好,答謝一下麼。宋二哥直率地說:“今天時官兒看了看書,說是這位次輔之說正與桓賢弟你教的相合,他這回不管能不能考好,我們都得先謝你這些年用心教他。”

桓凌微微皺眉,連酒都不飲了,先跟兩位兄長澄清事實:“這些年我們在福建研習經籍時,不是我教師弟什麼,是他教我的更多!”

譬如以文字訓詁與物名考證法證明經書原義,譬如做春秋年表以勘經傳正誤,譬如天理人慾之辨的新解釋……

宋家兄弟當面見識到了宋時之前想說而沒說出口的那句話。桓凌誇起他來,竟比他的親兄長更用心、更誠摯、更滔滔不絕,聽得兩個做哥哥的都有些自愧不如,無意間也忽視了他失口叫出的一兩聲“時官兒”。

這個桓凌跟他弟弟從小同吃同住,兩人間的跟桓家那些人畢竟不同,他們倒不好為了他家人之惡太過遷怒了。

要不父親在福建那邊遇著他不久就忘了退婚之事,又把他當好人了呢。

宋氏兄弟把幼弟託付給桓老師,自家兄弟在西間點燈複習,一面議論著自家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你開啟時間的門

皎皎

公子極惡

淺如月

HP我的爸爸是伏地魔

吃瓜下

老攻失憶後人設崩了

念念有嶼

穿成農家老婦,我帶著兒孫去逃荒

暴富的喵喵

因果輪迴之第九世覺醒

菩提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