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國姓竊明,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沉樹人原本抵達大冶之後,就該先視察軍工行業進展的,但是方以智那邊冒出這麼多民政方面的糾紛,他也只好集中下重手處置一下,花不了兩三天。
此前被安置屯墾的陝、豫流民,主要是在長沙府、常德府、岳陽府等地,武昌這邊其實不多。
但是方以智出兵平亂之後,殺了其中一批最死硬的,又把剩下一些跟著鬧事、但罪孽不重的,罰為苦役,拉到大冶這邊挖礦。
沉樹人覺得這個思路不錯,以後但凡再有被俘被改造的北方流民,可不能再直接丟到地方上去屯墾了。
大明那麼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何況是至少上千裡的遷徙。
很多在流賊遍地地區生存多年積攢下來的狡詐生存智慧、和互相使絆子的刁鑽惡習,必須改造一下,才能適應到一個新的省生活。
原本沉樹人不這麼幹,是相信民風淳樸,不想搞地域差別對待。另一方面,也是覺得從事工業勞動的人口,至少有點專業性技術性,應該讓專門的人做。如果一些人做過了工人,再回去當農民,有浪費勞動技能之嫌。
但現在吃過一遍苦了,他也算認清了這個問題——
在明末,這並不是“地域歧視”,在陝西河南當初年景好的時候,當然是淳樸的好人佔絕大多數。
只是這麼多年下來,不沾點惡習就不可能活下來,好人死得早,自然選擇逆淘汰幾十年,能活著的肯定都個個心懷絕技。
不經過磨礪改造,告訴他們世道法則變了、要調整做人方式,怎麼可能自然而然迴歸淳樸甘當農民。
至於“浪費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勞動技能”的問題,完全可以透過其他細化管理的辦法規避。
比如,短短几天之內,沉樹人就把大冶鐵礦、鐵廠這邊的工人崗位都梳理了一遍,分成有技術含量積累的技工,和純粹的無技術含量重體力勞動。
軍工作坊的工人,當然全都是技術工,絕對要保持專業性。
鍊鐵廠,一些燒高爐加燃料或者純粹重體力搬運的,以後就可以先用要改造的流民,幹個一年半載,表現好的再放出去承包土地屯墾。
至於各種礦山,除了個別指揮採掘的,其他賣力氣的都可以用待改造流民。
另外,沉樹人還想到,為了推廣永佃權,必須讓農民普遍能稍微認識幾個字——至少相關契書上的百十個關鍵字,外加自己的名字、地主的名字,要認識,還有就是附近府縣鄉村的地名要認識。
於是沉樹人就著手,吩咐方以智和宋應星,可以再籌劃弄一點閒散無業的讀書人,來大冶礦山、鐵廠這邊搞個最簡易的快速識字班。
再花時間編一部只有兩三百個最常用字的字典,讓工人們白天干活,晚上認字,每天認一兩個,
服苦役一年認夠三百個字,知道出去後怎麼跟官府籤永佃權的契約,看得懂那張紙,才能當承包官田的農民。
認字慢的,出去後也無法保護自己權益的,依然有可能被侵害合法權益而無法反抗、只能以破壞式耕地、抗拒興修水利等方式消極抵抗的,那就多服一年半載礦山苦役,直到認夠三百個字再放出去。
聰明一點的,一年不到就識夠三百字了,也可以提前放出去。
另外,沉樹人還讓人擬定了一份即將用於官府強推的永佃權格式契約,找凋版印刷的印書商大規模印刷。
規定除了這份官府發的格式契約裡空著的那些格子,如地名人名土地面積位置、土地檔次質地描述,其他字不許民間更改,必須按照這個格式合同籤。
如此一來,才能確保“放出去的流民只認識三百個字,也能看懂契約,不被偷奸耍滑詐騙”。
否則合同的主體部分允許隨便改隨便手寫,鬼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