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周太谷:太谷學派 以道補儒2,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再簡單講一講在南方發展的李光炘。

在教學工作中他和張積中有些不同,一直不太喜歡加入太過宗教、太過神秘的那些東西,可以有,但不能過,所以南宗重在談性命,其他則較少,所以南宗相比北宗顯得更加學術些。南宗接收弟子同樣沒有什麼限制,既做到了有教無類,又重視底層小富階層,多年下來別的不說,至少沒有引起官府的注意,而且並不比北宗發展得差。

張積中出事以後,李光炘也害怕了,換誰也怕呀,於是他便帶著門人轉入地下活動,行事更為小心了。為了能夠早日回到陽光下公開講學,李光炘也積極想辦法,比如他努力結交權貴,其中就包括曾國藩,試圖尋找靠山,同時進一步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把有可能觸及清政府敏感神經的所有環節都慎重地加以修訂。可惜直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光炘去世時,學派也沒能夠恢復正常的講學活動。

李光炘教出了兩位非常優秀的弟子,一個叫黃葆年,一個叫蔣文田,是太谷學派三代傳人中最出色的代表。黃崖教匪案以後,太谷學派北宗徹底斷了傳承,所以北宗的三代傳人基本上沒有了,李光炘就派了蔣文田北上山東泰州,試圖重新恢復北宗,黃葆年則留在南方協助他繼續處理南宗的事務。

黃葆年不到二十歲就拜在了李光炘門下,學習一直非常好。1873年,黃葆年中舉,先後在臨淄、萊陽、泗水等地當縣令,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從泗水縣退休(也有人說是辭職)以後,黃葆年便專心研究太谷學派的學問,尤其是李光炘的學問,可見他對師傅非常敬重,晚年時甚至稱李光炘為聖人。

1902年,黃葆年和蔣文田、劉鶚、毛慶藩在上海靜安區愚園路10號秘密開了一個小會,會上確定了他的領導地位。同年,黃葆年召集南北二宗的首要人物共聚蘇州,透過了建立歸群草堂的決議,從此南北正式合宗。

歸群這個名字有著特殊的寓意,是希望那些散佈天下、落單的門人們早點回來加群,現在流行的qq群也好,微信群也好,比起歸群草堂的群來說晚了一百多年。

歸群草堂建立以後,黃葆年等人四處找關係,希望能夠為太谷學派鳴冤,這也是師傅生前最大的願望。光緒32年(1906年),御史喬茂軒(歸群弟子)在學部尚書榮慶的支援下上書為張積中翻案,朝廷也表示了重視,派了山東巡撫楊士驤落實徹查當年那件案子。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黃崖教案最終也沒能有實質進展,不過從那以後,官府對太谷學派不再視為邪教打擊了,歸群草堂也開始有了小範圍的公開活動。

實際上,歸群草堂從1903年以後就開始組織各種活動了,如第一花朝蝴蝶會、癸卯重陽之會、甲辰重九之會等,本著開放度高、實踐性強的宗旨,漸漸地歸群草堂規模越來越大,鼎盛時期因為學生太多,僅教室就修了一百餘間。因為《太谷遺著》封面是黃色的,黃葆年姓黃,蘇州的宅子大門也是黃色,所以太谷學派在黃葆年領導的那段時間又被稱為黃門。當年黃葆年所住的燕子橋40號就是歸群草堂的遺址。

1924年,黃葆年死於上海,歸群草堂由李光炘的長孫,同時又是黃葆年的女婿李泰階接任山長,是太谷學派的第四代傳人。此時的太谷學派已經漸趨沒落了,大約執掌歸群草堂兩三年後便去世了,此後暫時無人接任講學。

此時的歸群草堂已經十分困難了,當年那上百間的教室早就沒了,只有一間租金沒到期的房子,辦學的錢更是一毛沒有。據一些學生回憶說,當時一天只有兩頓稀粥配一碟醃菜。值此危難時刻,蔣文田的夫人站出來,指定黃葆年的二兒子,同時又是劉鶚的大女婿黃仲素(壽彭)主持講學,黃仲素成為歸群草堂的末任山長,太谷學派的末傳。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黃仲素到泰州避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