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周太谷:太谷學派 以道補儒1,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面要講的這個人可能很多道友都沒有聽說過,他叫周太谷,不過劉鶚這個人估計很多道友應該都知道,著名的《老殘遊記》就是他寫的嘛。那麼劉鶚和周太谷有什麼關係呢?周太谷有個高足叫李光炘(字龍川),劉鶚就是李光炘的弟子。周太谷創立了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儒家學派——太谷學派,可能有道友會問,開創儒家學派的人為什麼要講?因為前面提到過,太谷學派比劉門更具宗教性。
姓名:周谷,字太谷、星垣,自號崆峒子
籍貫:安徽池州石棣(安徽南陵縣一帶)
出生時間:1762年
去世時間:1832年
主要著作:《周氏遺書》(門人尊為聖經)
周太谷的早期生平史料非常少,也比較零散,七拼八湊起來大概就是家裡有點兒錢,不,應該是很有錢,老爸死得很早,老媽對他非常嬌慣。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周太谷從小就養成了一股驕縱的任俠性情,雖然也讀了一些儒家經典、經史雜書,但是對升官發財那一套始終提不起一絲興趣來。年紀稍大一點,周太谷便喜歡四處遊蕩,結交些江湖朋友,常聽人講些神仙生活,時間長了就生出了嚮往之心。有了夢想,心就大了,於是他的足跡越行越遠,闖蕩江湖的同時,更希望訪到真正的神仙。
江湖上沒人知道是哪一年,周太谷在福州遇到了一個叫韓子俞的人,頗會一些道法,對於周太谷來說已是仰止了,於是向他請教一些道術。實際上這位韓先生水平應該是有限,所以周太谷並沒學到什麼靠譜的仙術。接下來他來到南昌,遇到了有些佛法的陳少華,於是又虛心向他求教,當然也只是學了一些皮毛。
韓、陳兩位雖然水平不高,但是卻為周太谷開啟了通向佛、道世界的大門,接觸到了儒學以外的另兩個系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周太谷繼續四處遊歷尋訪高人,一邊細細體悟儒學、佛學、性命之學,領悟其中的關聯和要義。
大概是1796年,周太谷來到廬山,尋真訪道,肯定是要去名山大川,風景這邊獨好的廬山成了他的福地。來到5A級景區後,周太谷心神放鬆,邊走邊欣賞沿途美景,突然,前面山壁上刻的幾個大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志伊尹之志,學顏淵之學”。這本是周敦頤說過的話,伊尹和顏回是儒家樹立起來的安身立命、成人成己的楷模,當年伊尹能捉放太甲,顏回能“孔顏樂處”。
周太谷在石壁前佇立良久,似有所悟,但終歸是抓不住那一點靈感。幾日後,終於略有些頭緒,感覺如果把它們昇華一下,用以磨礪心性,是不是可以從儒學入手,融匯佛、道,參透一門超越先賢的學問呢,這也許就是我所追尋的聖學。從此,周太谷便在廬山住了下來,開始了隱居悟道的生活。
知易行難,真想有所悟哪有那麼容易。苦思兩年後,周太谷差點神經了,“反覆觀思,了無所得”,一直沒能提煉出自己心目中的“聖學”。
當然事情肯定會有轉機的,在《窈窕釋迦室隨筆》中是這麼記載的:周太谷到廬山有所感悟後,苦參儒學無果,正苦惱間,來了一個和尚一個道士,二話不說就把他拉進一個山洞裡,讓他坐在那裡就不管了。周太谷也沒敢亂動,心說這是遇到綁票的了,可也沒問我家裡有多少錢啊?就這樣,周肉票在洞裡坐了幾十天,也不敢出去,也不敢亂動,就快要忍受不住的時候,前面石壁突然裂開了,裡面掉出來一本古卷,上書五個大字“廣成子遺書”。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有了傳說中的大人物的遺書,周太谷學習以後“豁然有得”,聖學大成。
所謂的破壁出書的故事太過玄幻,不過周太谷閉關參悟這件事兒應該是真的。另外,廣成子顯然是道教的大神級人物,甚至曾被視為太上老君的化身給黃帝傳道,對了傳說中他還和崆峒山還有點淵源,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