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張三丰說:願拈丹訣盡傳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豐只好老實交代說:“師傅啊,以前弟子喜歡雲遊訪道,還喜歡仗義疏財,弄得口袋裡比官府的糧倉還乾淨,現在要修外丹,可是這些鉛、汞、硃砂、人參、鹿茸之類的實驗材料根本買不起,修道也就沒有寸進。再一想我都七老八十了,如果還是修不成大道您就得給我送終了,想著想著一傷心所以才悄悄抹眼淚。”

火龍真人一聽才明白,大笑一聲說:“倒是為師忽略了。修為到了為師這個層次,凡間財貨可以信手幻化,所以從來就沒有在意過。你修行尚淺,還沒這個能力,既然離不開這些物什,為師現在就傳給你丹砂點化妙訣,有此妙訣何愁黃白之物,學成之後你就下山修行去吧。”於是,張三丰便辭別師傅再次入世修行,時間是延佑五年。

入世修行的過程中,張三丰用各種方法錘鍊心性,甚至還進過麗春院這種可以說凡世間最為汙濁的地方,為了煉性也真的是拼了。在妓院裡面,張三丰閉三寶、守黃房、擒五賊,當挑戰成功以後也相當高興,說:

俺是個試金石,高低便見;

俺是個鐵饅頭,下口難餐;

俺是個清靜海,一塵不染;

俺是個夜明珠,空裡常懸。

看來效果應該不錯。

泰定春(1324年),張三丰來到武當山(太和山),這裡真的是他的福地,在山裡“九年無事又無詩,默默昏昏不自知”。透過他的詩可以知道,在武當山裡的這九年,是張三丰真正丹道大成的重要時期。成功出關後張三丰才真正感覺到“調神九載而道始成”。為什麼這麼說呢,張三丰詩中說當時感覺自己的狀態太好了,“捉虎擒龍渾易事”,豈不是道法大成,武功修到了絕頂的樣子,打個老虎還算個事兒?

當然了,內行人知道他這裡實際上說的是龍虎丹法大成,所謂龍虎、陰陽、鉛汞這些詞本就是內丹方面的術語,能自由操縱龍虎就說明他內丹功夫大成了。

再算算時間,此時的張三丰已經85歲左右了。出關那天,張三丰仰望九天,星漢高遠,回想這麼多年辛苦求道終於成功,便興奮地又寫了一首詩:“洞裡深藏太古春,心虛氣靜養元神。直尋世外千年蘊,不染人間半點塵……凡愚何處求丹法?此是吾家不二門。”

道法大成的張三丰不再受年齡限制了,好動的他又開始雲遊了,而且是“隱顯遨遊”,也就是說他這次出遊是帶著仙氣的。當然,這次出遊他還有一個想法,打算“天下有人能似我,願拈丹訣盡傳之”,收弟子,廣傳道法,這是大事。

期間為了追尋祖跡,張三丰又去了一次四川大邑縣鶴鳴山。道友們應該還記得吧,想當年張道陵就是在這裡修道的。張三丰在那裡也停留過不短的一段時間,留下不少傳說,至今還有他種下的柏樹和留下的絕句:

道士來時石鶴鳴,

飛神天谷署長生。

只今兩澗潺湲水,

助我龍吟虎嘯聲。

至順三年(1332年),傳說中說張三丰來到蘇州,恰好江南大財主陸道源正過五十大壽。張三丰看這位大財主與道有緣,便和他好好談了談。二人經過這次富有傳奇色彩的座談後,陸道源便把家財分給了大管家沈萬三和葛德昭二人,自己在澄湖畔修了座瑞雲觀,改名為宋靜,在觀裡當住持過上了隱士生活。

陸道源不是重點,重點是沈萬三,這是沈萬三第一次遇到張三丰。

沈萬三是何許人相通道友們都知道吧,在他得到家主贈送的財產後便回到了周莊,接下來就是大力發展海外國際貿易,很快就成為了全國首富。

幾年後,張三丰突然想回家了,主要是想祭拜一次父母,於是在至正初年(1341年)回到懿州。

張三丰這次返鄉史料記載很少,僅從他的詩中能分析出來,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