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張三丰說:願拈丹訣盡傳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陽積翠村二首》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

手執長弓逐鳥飛,

是誰知是老翁歸?

白楊墓上留詩句,

城郭人民半是非。

給父母掃過墓,張三丰又到大都訪友,結果和積翠村裡一樣,“公卿故交死亡已盡矣”。想想也應該,他二十多歲時認識的或結交的人,現在都過去七十多年了,凡夫俗子哪能不死,於是便又是天南地北四處遊了起來。

至正十九年(1359年),張三丰來到了金陵,再次遇到了沈萬三,把丹法真功夫傳給了他,這才是沈萬三的機緣。

因為知道這位弟子有徙邊之禍,臨別前張三丰給沈萬三留下首詩:

群雄擾擾盡徵戡,

我與先生把道談。

今日東南王氣盛,

他年晤子到西南。

洪武初年,一百二十多歲高齡的張三丰再次來到武當山,也是動極思靜了吧,便在玉虛宮前結廬為庵,住了下來。

張三丰的庵前有五株古松,這是他最喜歡的地方,每天都會在樹下睡一覺。時間長了,就有人發現這裡多了一個有點瘋癲的老道士,天天不洗衣服不洗澡,慢慢的就以邋遢張呼之。

對了,上面不是講張三丰總要改名嗎,當聽說別人叫他張邋遢或邋遢張以後還很高興,說這個名字太好了,絕對算是千古獨一份,誰也沒用過的名字,於是也欣然接受了這個名字。

不過人們也發現了這個老道的不凡之處,上山靈活地像猿猴,大冬天也不怕冷,大雪天也能在雪地裡睡覺,而且呼嚕聲聞數里,那叫一個響啊,附近的猛獸、兇禽都嚇跑了。

漸漸地有人感覺他有點神奇,沒準是個神仙,便忍著他身上的那股怪味來搭訕,不過卻什麼也問不出來。

當然,還是有識真人的人,不久邱玄靖便拜在了門下,隨後,陸續收了孫碧雲、周真德、楊善澄、劉古泉、盧秋雲等人。其中,周真德、楊善澄、劉古泉、盧秋雲這四位江湖上混了一個太和四仙的綽號。

張三丰在武當山住了不短的時間,當時邱元靖在五龍,盧秋雲在南巖,劉古泉和楊善澄在紫霄,張三丰自己則住到了遇真宮,是他傳播全真道的主要階段。

也許有道友會問,金庸小說中的武當七俠呢,不也是張三丰的弟子嗎?這七位還真的存在,也是湊巧遇到了張三丰,學了不少太極功夫,不過真正拜在張三丰門下的應該只有張松溪和張翠山二人,得到真傳的也只有張松溪一人,並且他還開創了武當松溪派。

由於張松溪的原因,武當山的功夫開始盛行於江南,也有了北少林、南武當的說法。特別是朱棣從各地抽調大量的道士來到武當山搞援建開發以後,武當山的名氣大了,張三丰的名氣也更大了,因為這些人都尊張三丰為祖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