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京華冠蓋 其功不朽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雍正五年(1727年),龍虎山55代天師張錫麟天還沒亮就起床了,洗漱整頓一番後來到山下廣場,此時早有幾十人在那裡安靜地等候了。今天是個大日子,是經過山上精通數術的耆老算過的黃道吉日,宜裝修、入宅、動土、出行……今天,他就要帶領這些人一起去北京覲見雍正皇帝。

此次進京本是依循慣例的,大家雖然都很激動,但是都不怎麼緊張。帶隊的老大張錫麟本人能力很突出,為人處世八面玲瓏,以前多次進京可謂朋友遍及四九城,不但和滿朝權貴稱兄道弟,還經常為雍正禮斗祈福,深得到雍正的信任,這麼多年的光祿大夫的待遇可是實打實地。

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禮斗,也稱拜斗,就是參拜北斗星君。道教中北斗星君是掌管消災解厄的,對應在南斗星君則是掌管延壽施福的,所以在道教科儀裡禮斗是為了消災解厄的,算是一項專業性極強且非常重要的科儀。

世事無常,一行人走到杭州(或者是錢塘)時張錫麟不幸病倒,三十出頭就撒手西去了。臨終前張錫麟把這次隨行的法員婁近垣叫了過來,把此行重任全部交給了他,並囑咐說:“吾無以報國家厚恩,子忠誠篤實,其體予志,以善事天子”。

張錫麟為什麼會把如此重要的事情託付給婁近垣呢?先簡單介紹一下婁近垣的生平:

姓名:婁近垣,字朗齋,號三臣,自號上清外史

籍貫:江南松江婁縣

出生時間:康熙二十八年(1688年)十月十二日

去世時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主要貢獻:開創正乙派、整理補齊了《黃籙科儀》十二卷

主要著述:《南華經注》,《御選妙正真人語錄》,《重修龍虎山志》《梵音鬥科》《太極籙寶祭煉科儀》

婁近垣的爺爺婁榮,老爹婁明聘都是道士,可以說他從一出生就與道結緣。

很小的時候婁近垣就拜在了龍虎山上清宮提點周大經門下為師,學習“三洞五雷諸法及諸家符籙”,就是正一法籙、五雷法及丹經玉訣等。

不過以上說法其實也不一定準確,因為有些資料上稱他是江西人、嘉興人、楓涇人,《松江府志》中稱他是楓涇人,而《楓涇小志》中更明確說他是楓涇鎮惠安裡的人,所以籍貫就不好確定。

另外就是還有一種說法,婁近垣最早是在楓溪仁濟觀出家,跟隨楊純一學習,後來“慕龍虎之勝”,才加入了龍虎山。

總之,婁近垣比張錫麟大幾歲,為人更加沉穩,而且二人關係非常好,可以說是從小一起學習,一起長大的,所以張錫麟非常瞭解婁近垣,由這個形象氣質俱佳,業務能力強,尤其還精通大梵鬥科的師兄代表自己去覲見雍正毫無問題。

於是,婁近垣便帶著教主的遺命“待值京師,備員法事”。

話說婁近垣是雍正五年進京的,然後就一直留在了京城當上了龍虎山駐京辦主任,除了處理日常的業務以外,還經常進宮參見雍正皇帝。

婁近垣入宮主要是禮斗,無論是運氣好還是水平高,總之是非常靈驗,所以雍正非常欣賞他,慢慢地便升他做了龍虎山四品提點,就是原來他師傅的那個位置,不過沒有讓他回龍虎山上班,而是繼續留北京,安排他在紫禁城北邊坤寧宮的欽安殿暫當住持,也算是大內裡的一個高官了。不但如此,雍正還掏腰包派人去龍虎山把上清宮裡裡外外裝修了一番,賜下了3400畝良田,專門用於上清宮的日常用度。

直到真正雍正八年(1730年)因為給雍正治好了病才開始真正受到優待。

前面講過雍正生病的事情,當時感覺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就請來了正史上被諷為“妖道”的賈士芳。賈士芳玩得有點不知所謂,被疑心病甚重的雍正想象成為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