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京華冠蓋 其功不朽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點應該是婁近垣做任何事都很懂得把握分寸。混官場的最怕的是什麼?背後有人使絆子。婁近垣能夠堅持逾越的事兒不幹,越界的事兒也不做,結果自然就不會遭人嫉妒,也不會觸犯他人利益。

相比賈士芳道長那種隱修的道士來說,出身龍虎山的婁道長系出名門,代表的是中國正統道教,大人物就得穩重,不能立了大功就尾巴向天,行動坐臥都要注意形象。受寵的婁近垣還是和以前一樣,專心幹自己本專業的事情,甚至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因為他知道這個疑心病過重的老大最忌諱的是什麼,怎麼做才能使自己屹立不倒。

還有,個人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婁近垣能夠擺出足夠低的姿態向雍正學習佛法,是認真學習。

雍正喜歡佛學地球人都知道,他從小禮佛,水平應該是不低,因為很多人都誇獎過他。比如章嘉曾稱讚雍正“王得大自在”,乾隆說過“我皇考向究宗乘,涅盤三味,成無上正等正覺,施於萬有,澤於塵劫。帝釋能仁,現真實相。群生託命,於是焉在”。雍正自己也感覺很精通了,於是很坦然地自命為宗師。雍正的佛學思想和水平究竟有多高在這裡就不過多討論了,總之道友們知道人家水平確實是不低就行了。

自己精通佛學,自然就喜歡和精通佛學的人交往,也有向別人傾訴學習心得的慾望,這是人之常情。當了皇帝以後,雍正很喜歡以禪學大宗師的身份指導列位王公大臣、禪僧羽士們參禪,別人也以能得到皇帝開悟為榮,時間久了就漸漸形成了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高階的禪學圈子。

婁近垣這人情商很高,肯定不會放過融入這個參禪小圈子的機會,要知道那可是皇帝牽頭的啊,加入以後就有機會親近老大了嘛。另外,圈子裡面隨便一位也都不是吃素的,哪個不是國家的頂級權貴,和他們搞好關係也絕對重要。

憑藉婁近垣的身份和學識,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圈子,當然他也是真心向雍正請教禪學,解悟禪宗妙旨,而且很快就貫通了三教一源之理,令雍正相當滿意。

在外人看來,婁近垣如此行徑有著滿滿的目的性,無非想讓老大感覺我對您的禪學造詣是如此的仰止,請收下我這記馬屁罷了,然後對他的拍馬的水平給個大寫的贊。

其實婁近垣在佛學方面的造詣也不淺,向雍正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至於和雍正學了多少就不好說了,總之是有了心得體會,於是婁近垣創作了不少詩文,比如《西江月》《性地頌》《闡真篇》等等。寫完以後,婁近垣都會發個朋友圈刷刷聲望,最重要的是要給雍正鑑賞指正一下,每次雍正都極為高興,對婁道長的認真好學的態度表示嚴重滿意。

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給婁正垣發了一份福利,派人拿了份《封婁近垣上諭》來到婁近垣的家裡,白紙黑字寫著:“法官婁近垣,……道法精通,行止端方……朕於暇召見之時,將禪宗妙旨開示提撕,近垣豁然覺悟,竟能直透通關,而於三教一源之理,更能貫徹,實近代玄門中所罕見者。婁近垣著封妙正真人……”。無論怎麼誇都是虛的,最關鍵的是皇帝親封了真人,這在歷代來說都算是最高的獎勵了。

說到了詩作,就先稍展開說一說,後面還會再講。婁近垣的詩作並不多,因為有幸被收入了雍正的《御選語錄》中才被傳世了22首,體裁有《西江月》、頌、歌、偈等,基本上都不是傳統詩,而內容上也不是修仙悟道,而是學禪心得。

婁近垣的這些詩文內容總體上都是圍繞著“佛仙一貫之理”而寫的,而偈、頌本來就是佛教九部經體之一。偈又稱作“伽陀”、“偈陀”,這是在禮佛時所唱的東西。頌和偈的字數相等,只不過更靈活一些,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偈是文言文,頌就是白話文。所以婁近垣的確是在寫學禪的體會,往往是援佛入道,引道入佛,把煉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