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非武俠之王重陽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稍晚於太一道和真大道,全真道也是在金代興起的。拜金庸先生的小說所賜,大家對全真道可謂相當熟悉了,小說中提到的王重陽、全真七子、三代幾位弟子以及全真教和成吉思汗的一些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
全真教的創始人道友們都知道,就是那個在武俠中華山論劍一舉奪冠的王重陽。王重陽原名王中孚,改過好多名字,後來改成了王喆,音為哲,也有的文獻裡稱他為王嚞,嚞就是哲,音也是哲,至於這兩個名字,王重陽自己解釋說:“在關中名並兩吉,字知明;到寧海又添一吉,字智明”,所以說他去山東之前叫王喆,到了山東以後就改叫王嚞了,道友們知道即可,這裡就不掉書袋了,以後統一稱他為王重陽吧,大家對這個名字都熟。
姓名:王喆字知明,號重陽子
曾用名:王中孚字允卿,王世雄字德威
江湖諢號:王三、王害瘋
籍貫:咸陽
民族:漢
出生時間:1113年1月11日(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廿二)
去世時間:1170年1月22日(金大定十年正月初四)
主要著作:《全真前後集》《韜光集》《雲中錄》《重陽教化集》……
主要成就:全真教開創者,全真北五祖之一
王重陽出身豪富之家,少時隨家族從咸陽遷居到了終南縣,在水竹村居住,伯父一家則在劉蔣村居住。王重陽自幼性格比較孤僻,不愛說話,就喜歡看書,經史子集,九經聖典均有涉獵。
王重陽小時候,先是南方的方臘、宋江起義,接著高山託在河北、山東起義,是階級矛盾嚴重激化的時期。隨著北方金國的建國,1125年五月揮兵滅遼,十月則分兵兩路伐宋,然後就是二帝被抓,北宋滅亡。當然了,這些戰亂都沒有直接在終南境內發生,但是王重陽卻對戰爭的影響有著切身的感受,這對於正處於價值觀成長階段的王重陽來說影響是巨大的。
據全真教四代弟子李道謙在《七真年譜》中稱,金人的入侵使王重陽有了報效國家,救民水火的崇高志向,於是開始複習準備參加科舉,為了明志,還給自己起過一個世雄的名字。李道謙可能是礙於祖師的面子,沒有提到他的考試結果,不過據《祖庭內傳》和《全真教碑》等記載,王重陽文科考試沒考上,接著又參加武舉考試也落選了,於是一生氣乾脆就修道去也。
實際上經多方考證,王重陽當年只是參加過一次偽齊組織的會試,也的確是沒有考中,至於武舉,則並沒有參加過。秦志安在《金蓮正宗記》中說他“複試武舉,遂中甲科”,學者們分析那完全是出於對祖師的尊崇,使勁往高裡誇張罷了。
1141年金、宋兩國不是簽訂了“紹興和議”嘛,王重陽的老家就正式劃歸了金國,他也就從一個宋人變成了金人。在金國全面複製漢人的行政機構以後,1152年,王重陽有幸得到了一個甘河鎮酒監的小官。時值那個專權、殺人、妻美女的海陵王當值,王重陽這個小官也不好乾,特別是1158年,當這個在歷代無道昏君中也能稱冠的海陵王打算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的時候,全國各地只見一地雞毛,弄得哀鴻遍野,就是在那個時候,王重陽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之言:“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動心,吾今已過之矣……”,那一年他46歲。
這篇感言發表完以後,王重陽接下來的活動說法就多了,而且各有出處,言之鑿鑿,這裡不再一一講了,不過最終可以確定的是,那段時間王重陽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禮,而且遇到了一位或兩位遊方道士,得傳秘文。按照全真教的說法,王重陽遇到的是鍾離權和呂洞賓,所以這二位成為了全真教五祖中的人物,王重陽也從此踏上道門這條大道,這就是甘河遇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