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非武俠之王重陽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此,他整個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老婆孩子不要了,整天瘋瘋顛顛,又在村外挖了那個著名的活死人墓,自己立了“王害風之靈位”,住了進去。
不久,在活死人墓四隅各栽一棵海棠樹後發表了宣告“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從此開始專心悟道。所以說,從得遇高人傳授道門秘法入道,再到活死人墓中閉關悟道,這就是甘河證道,是王重陽一生中最要的一段經歷,是他的蛻變期。
對了,這裡所說的甘河並不是一條河,而是指甘河鎮,離劉蔣村僅九里路,當然這個鎮名據說也是因為有一條甘河而來的。
在修道期間,王重陽還遇到了兩位同道中人,一個是玉蟾真人和德瑾,一個是李靈陽真人。和德瑾和李靈陽二人也都是關隴人,不過各有際遇和傳承,三人相互印證道法時,雖然王重陽多少點撥過二人一些,但並非師承關係,而是平輩論交的。王重陽也曾說過:“傳與和公與本公,首先一志三人同”。王重陽死後,馬鈺、丘處機等幾人送葬回劉蔣村時,還專門拜會過二人,均是以師叔相稱的。
王重陽在老家的傳道多年,但結果不是很理想,弄個活死人墓也沒什麼作用,搞個四海教風為一家的口號也沒什麼起色,門人弟子就那麼大貓小貓三兩隻,眼看著一統四海看不到希望啊。失望之餘,1167年,王重陽放火燒了自己的傳道根據地——那間小茅屋,迷茫中透露著點點希冀的雙眼望向了遙遠的東方,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片熱土,那裡也許才是我事業發展的起點,是我傳播教義、奉獻青春……嗯生命的地方。於是,王重陽收拾起一個小包裹,獨自踏上了前往山東的道路,為什麼一個人上路了,連忽悠再騙的,實在是沒人願意跟他去,誰不知道山東那疙瘩不太平啊。
學術界對於王重陽去山東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比較玄幻的一種說法是說當年鍾呂曾經點化過他說:“速去東海,投潭捉馬”,“潭”和“馬”道友們應該都知道說的誰,不過這種說法的真假放到一邊,發生在道門中實際上很正常。實質上前文已經講到過了,山東是大道教、太一教的核心區域,這兩大新派道教的成功例項就擺在那了,王重陽能看不到?根本上還不是因為看到了那裡有著深厚的宗教傳播土壤,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濃厚的神仙傳說,出過那麼多的道教名人,還有蕭抱珍和劉德仁這兩位成功的創業者,讓王重陽下定決心去山東創業也就不奇怪了,當然了,如果在自己老家事業發展順利的話,他也不會背井離鄉了。
一個人上路沒有負擔,加上道法有成,1167年七月,王重陽便一路風塵的到達了山東寧海,沒辦法,以前沒見過大海,一杆子先捅到海邊,看看有沒有緣分看到海外三仙山吧。
仙山沒有看到,吹了吹海風,胸襟開闊以後,王重陽便遊走在寧海街頭,尋找下手的目標。不久他就盯上了當地有“馬半州”之稱的富豪馬從義,對,就是你了,發展你加入我的隊伍,好處多多。其間的過程略去不表了,總之馬從義最終休了老婆,把家業留給兒子,拜在了王重陽門下,師傅賜名馬鈺,號丹陽子,實際上還經歷過很多手段,最終才把這個全真七子的大師兄搞定。王重陽住在馬鈺家裡的時候,有一次在門上掛了個小木片,上書“全真”二字,並且還賦詩一首,詩就不在這裡引用了,總之,從那一天起,大名鼎鼎的全真教就從此正式成立了,估計連王重陽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小木片所承載的教派會有一個何等未來。
接著,憑藉馬鈺在寧海的影響力,王重陽開始傳道。接著九月收了丘處機,賜號長春子,十月收譚處端,賜號長真子。1168年二月,收王處一,賜號玉陽子,然後師徒五人來到昆嵛山修行進行短暫的封閉訓練,然後以昆嵛山為中心向四周傳教,正式建立“三教七寶會”,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那是非常得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