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躺槍的佛教,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徽宗和欽宗爺倆一起被請到北方賞雪,歷史的車輪來到了南宋,不知道道友們心裡是否有個問題,就是徽宗佞道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也算是北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被金人打到南方劃江而治以後,南宋第一任皇帝高宗趙構是否會吸取教訓,正確處理宗教問題呢?或者說南宋的宗教政策是怎麼樣的?
道友們閒暇時翻翻南宋初期的歷史,或者從《岳飛傳》等小說中也可以大概瞭解到那時的宋金兩國一直沒有停止過爭戰,一個追著屁股打,一個拼著命抵抗,高宗皇帝總算依仗著地利勉強穩住了形勢。高宗是徽宗的第九子,就是在火線上,由張邦昌一般文武的捧場在南京(不是現在的南京,是應天府,即河南商丘)改元建炎登基了。高宗一開始就啟用了李綱為相,把主和派一眾人等涼了起來,雖然也只是維持了幾個月,這對穩定局勢、提振士氣還是很有效果的。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道教再一次進入了南北不同步的發展時期,北方是新道派在民間開花結果,後面會講到太一、大道、全真等各派,南方的政府則吸收了徽宗的教訓,雖然依舊崇道,但是在管理上卻嚴格了,而且這種政策一直延續了下去。
首先,高宗照樣是大修宮觀,就算沒錢也得修,這顯然不是打擊道教的節奏。對於這種蓋房子的事情,個人還是表示理解的,中國自古就有這樣的老傳統,有了錢就喜歡買地、蓋房子,皇帝也是一樣,天下都是自己家的,喜歡四處蓋房子也不稀奇了。修建這些宮觀,除了自己有個地方拜神求保佑以外,剩下的自然還是出於政治動機,利用道教加強封建統治罷了。
高宗都修了哪些大道觀呢?1127年五月,高宗即位的第二天,就下詔“築景靈宮於江寧府”。這個景靈宮早在宋真宗時期就在京城和曲阜修建過,當時是為了供奉所謂的“聖祖及聖祖母”,這些前面都講過了,高宗就是在效仿先祖。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臨安府,就是杭州以後,於1143年二月在杭州修了一座景靈宮,理由的是“迎還列聖粹容……用慰祖宗之靈”。史料稱這座景靈宮“極土木之華”,這還不算完,1151年又進行了擴建,增修了“前殿五楹,中殿七楹,後殿十有七楹”。
另一座重要的宮觀是顯應觀,綜合各方面史料和小道訊息,顯應觀應該是在紹興十七年(1147年)重建的。據說高宗剛登基那時候,秀王夫人夢到了一個自稱是崔府君的神人抱著只羊來見她,不久她就有孕了,這個孩子就是下任皇帝宋孝宗。
聽了這個訊息,由於還沒有手機、電腦,所以大家趕緊就跑去圖書館查資料了,最後查詢結果是還真有崔府君這位神仙,他就是東漢的崔瑗。沒有藉口還想修呢,何況還有這樣一個不得不修的理由,所以這座顯應觀是借了崔府君而建的,最初是修在錢塘南的,後來定都杭州以後又在西湖邊上建了一座,反正皇帝不怕花錢。這座顯應觀同樣是“祠宇宏麗”,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有一條特殊的長廊,畫了大量的“鐵騎戎卒”、“戈鋌旗蓋”,顯然是被金兵打得有了心理陰影,希望透過這些雄壯的兵甲和神仙們來給自己提振些士氣。高宗退位以後,還依然會到顯應觀裡祭拜,而且還曾經賞下金銀來進行裝修。
1144年,為供奉四聖真君,高宗又在西湖上修建了一座延祥觀,“極壯麗”,裡面供奉的神仙全是用沉香雕成。1147年,又修了太一宮,“凡一百廿十楹,分六殿”,道士除了每年有錢糧供應,還有免稅的田產。1155年,又修了洞霄宮,“金碧之麗,光照林谷,鐘磬之作,聲摩雲霄”,為此陸游還曾專門作了《洞霄宮碑》。1156年修蘇州天慶觀,等等吧,總之高宗修宮觀就是大手筆,要大、要華麗,感覺這就是在為自己加油鼓勁,打不過金人,從這方面尋找些安慰。
下面再看看高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