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信仰自由可以有,但要聽話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進一步征服吐蕃,蒙哥著重拉攏吐蕃喇嘛,透過扶植藏傳佛教達到統治吐蕃的目的。實際上,為了吐蕃,蒙古人早就開始了對藏傳佛教的拉攏。早在窩闊臺時期,1244年吐蕃薩迦派的班智達就應邀北上與王子闊端(窩闊臺的二兒子)會面,結果就是把這位闊端王子皈依了,同時班智達也承認了蒙古人在吐蕃的統治地位。1253年,八思巴應邀到六盤山見忽必烈,當然這時候的忽必烈還沒有繼承汗位呢,結局是也被皈依了,尊八思巴為上師。

當然,蒙古人接受其他宗教的存在,甚至也信仰其他宗教,裡面也和他們信仰的薩滿教本身就是一個多神的宗教系統有很重要的關係。忽必烈就皈依了佛教,隨之而來的是佛教開始在蒙古人中傳播。再比如拖雷同樣信仰薩滿教,但他的老婆莎兒合黑貼尼卻信仰了基督教,並且對穆 斯 林非常照顧。

蒙古人信仰的長生天是最高神,他們承認萬物是有靈的,所以天、地、水、火、靈魂等等都是他們的信仰,比起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信仰者來說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其他宗教和神靈,這也是元朝的多宗教相容現象的一個原因。到蒙哥時期,哈刺和林簡直成了宗教集中地,各種宗教信徒雲集,清真寺、教堂、寺廟、宮觀一個不缺。

隨著蒙古高層改信藏傳佛教的增多,藏傳佛教逐漸取代了漢傳禪宗的地位,成為蒙元政府最受尊崇的宗教。這可以說是一次雙贏的合作,忽必烈很輕鬆地幫助哥哥蒙哥取得了吐蕃,八思巴則依靠蒙元的強權重建了吐蕃的秩序,薩迦派得到了迅速發展。

薩迦派源於印度毗瓦巴,由於在西藏波布日山下的薩迦寺而得名,因為建築上刷了紅、白、藍三色,所以俗稱“花教”。八思巴是“聖人”的意思,他是薩迦派五祖的最後一祖,八歲時就可以講佛本生經,九歲時能講喜金剛續第二品,17歲時就成為最年輕的教主。1253年,八思巴謁見忽必烈時年僅18歲,忽必烈卻以上師之禮拜見他,足見這位有聖人之稱的教主的佛法造詣的精深了。

之所以講一下薩迦派,是因為後面還會講蒙元時期的佛道之爭,其中的一次是發生在1258年元上都的大規模佛道辯論會。這次大會雙方各派了17位代表參加,年僅23歲的八思巴就是佛教一方的主要辯手,最終結果是道教完敗,承認失敗的結果是17名道士全部削髮為僧,還有一些道觀改成了佛寺,對於道教來說是個相當沉重的打擊。道教失敗的因素很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位八思巴的佛學水平之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有學者說,成吉思汗利用薩滿教一統蒙古,而忽必烈則利用佛教輕鬆征服了西藏,門巋先生進一步說:“成吉思汗時代是無意識的放任宗教信仰發展,忽必烈時代則是有意識地把宗教信仰自由作為國策旅行。”所以,只有忽必烈才是那個真正領悟了成吉思汗宗教政策精髓的後代,也是他的思想,影響著整個元朝的宗教政策。

及至忽必烈統一全國,建立大元皇朝以後,南方的新、舊道教也納入了統治,包括淨明、武當、茅山、正一、閣皂等,同樣也得到了元政府的扶植,各大掌教、高道也受到了忽必烈的召見禮遇。當然最受照顧的還是全真教,1269年,忽必烈下詔對全真教的祖師全面加封,除了東華帝君地位不變,鍾離權、呂洞賓、劉海母蟾、王重陽均受封為真君,這是後來的五祖七真之說的是原本。正是由於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援,以丘處機為首的道教開始打擊佛教,由此進一步引起佛道之爭,這是後話了。

總體來說,蒙元歷代統治者在宗教上所執行的政策一貫是扶植和為我所用,包括薩滿教在內,對任何一種宗教都脫離不開那種簡單、粗暴和極端的本質。宗教是一把雙刃劍,蒙元統治者利用它鞏固政治統治,加強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特別是對西藏、青海、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