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當道教遇上滿清 2,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特別淡然的樣子,既沒有激烈反抗表示忠於大明朝,又沒有主動來投效,奉一些異象、圖讖什麼的表示滿清是天命所歸,這種坐觀局勢發展做法不但沒有一點人情味,還讓人感覺就是站在牆頭看風向,怎麼能讓滿清對你有什麼好感。
不過也可能是有點冤枉張天師了。崇禎死後,福王朱由崧馬上在南京組建了南明政權,江西龍虎山自然不能投降滿清,這個本來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滿清人肯定會不高興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誰能阻擋大清的鐵蹄,大軍南下是多麼簡單的事情,如此明朗的局勢,小小的龍虎山還不早早納頭就拜,反而端起架子來坐看雲起雲落、花謝花開,你哪來的那麼大的優越感啊,明顯是瞧不起我們北方異族嘛。這種情緒很自然地就會推而廣之,對整個道教有了意見,因為龍虎山的確有資格代表正統道教嘛。
沒有道教,沒有佛教都可以啊,這不是還有儒家嗎,離了你們好像更好,所以特別想學習漢人的滿清開始尊孔敬儒,“黜異端以崇正學”。
其實要說道教界沒人去捧滿清的場也不是很準確,根據婁近垣在《龍虎山志》裡說,五十二代天師張應京曾經打算去北方恭迎滿人的,不過卻被人家懷疑要去福建追南明皇帝,有點弄巧成拙了。好在從順治開始張天師的地位雖然地位逐漸下降,總算是一直保留著一定的待遇。
順治尚且有儒、釋、道三教並重的意識,認為三教都是導人向善的,所以雖然採取了嚴厲的政策限制道教,甚至可以說離禁教也就一步之差了,但是對張天師還算不錯。順治六年,張應京來北京為生病的皇子祈福,順治看在天師大老遠地來了不容易,再遵照前朝的舊例,敕給他一個“正一嗣教大真人”的封號,而且還賜了枚一品銀印,讓他管理龍虎山及上清宮等本山的教務,不過剝奪了以前的掌天下教事的實權。
同時,順治還很嚴肅地對張應京說,“茲特命爾襲職,掌理道錄,統率族屬,各使異端方術,不得惑亂愚民。……爾其中申飭教規,遵行正道,其附山本教族屬,賢愚不同,悉聽糾察,此外不得干預。爾尤宜法祖奉道,謹德修行,身立模範,禁約該管員役,俾之一守法紀,毋致生事”。總之你要管好自己,管好教內的弟子,不要試圖蠱惑人心,不要把手伸到教外事務上來。
不知道張應京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回山的,反正是還沒到龍虎山就死在路上了。
1655年,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來到北京,為的當然也是討一個皇帝的敕封,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當天師。順治還算給面子,不但封了天師,還免了龍虎山的徭役,以後的張天師們雖然也數次進京表示出臣服,但卻一直沒有收穫滿清的崇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