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當道教遇上滿清 3,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悖。且其教皆主於勸人為善,戒人為惡,亦有補於治化,道家所用經錄符章,能祈晴禱雨,治病驅邪,其濟人利物之功驗,人所共知”,雖然主要是表達雍正對道教的認同,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雍正對於儒家和佛教的重視。可以說雍正是清代前期幾個帝王中,對道教態度最友好的一位,至少能肯定道教的治世上還是有作用的,可以拿過來利用一番。

雍正與佛教界的來往,很大原因是因為康熙。當年和康熙關係緊密的達賴、章嘉等,出入後宮就和自己家似的,而這位二世章嘉和胤禛的關係就是最好的,在交往過程中自然會談一些佛法之類的內容。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禛曾經到柏林禪寺坐禪,至於為什麼去那裡,熟悉佛教的道友可能有所瞭解。

柏林禪寺在河北趙縣,就是有著名的趙州橋的那個趙縣。趙縣古稱趙州,早在唐代就出了一個著名的高僧,從那時起趙州禪師就出名了。而柏林禪寺早在漢代就有了,金代時更名為柏林禪院,歷史是相當悠久了。至今柏林禪寺西北角還保留著當年雍正的行宮,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四合院,當皇帝之前常在這裡住,包括後來還安排屠滅江夏鎮的年羹堯在這裡面壁思過。

胤禛在柏林禪寺住的時候,經高僧迦陵性音的點化而開悟,不過胤禛感覺自己開悟得還差那麼點,於是第二年又來開悟了一次。對於胤禛這種親近佛教的態度章嘉非常欣賞,所以在康熙面前沒少說胤禛的好話。

總體來說,雍正在沒有當上皇帝之前,還是比較注意與和尚、道士的交往的,各方也都比較注意,生怕有什麼不好的名聲影響到自己將來爭取上位的大事。等到胤禛變成雍正以後,就變得沒什麼顧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