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懷古武當,追思成祖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朱棣這個榜樣,此後的二百多年裡,武當山道教一直昌盛不衰,“宮觀偉麗,皆天下所無”,成為事實上的朝廷家廟。有學者統計過,到萬曆年間,武當山道教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萬人大關,在中國道教史上也算是少見了,這裡面功勞最大的就是朱棣。

透過發展武當山道教可以看得出來,朱棣對於自己借神授得到皇位還是挺心虛的,所以平時就更加重視與道教有關的事情。比如他喜歡有人報告說哪哪又天降祥瑞了,哪哪又有神仙下凡了,然後借這些訊息來進一步神化自己的皇權,反覆強調自己這個皇帝是受上天認可的。朱棣還立了一通碑,刻的是《御製大樂太和山道宮之碑》,其中稱“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以一旅定天下,神陰翊顯佑,靈明赫奕……”,併為此專門為太祖舉辦大型的金籙齋法,擺明了自己“承天孝感”的態度。發展到後來,朱棣入戲也有點深,甚至把自己當作了真武的化身,有“真武神,永樂像”的傳說。

在朱棣心目中,真武大帝是自己的福神,自己已經是人界至尊了,真武在仙界的地位也應該更高一些,也不枉自己花了如此大財力和精力發展武當山道教,於是朱棣便加封武當山為“太嶽太和山”,把它的地位抬升到了五嶽之上,這是必須的。

前面提到,有人說朱棣發展武當山道教實際上是和朱允炆或張三丰有些關係。民間傳說朱棣曾多次派人全國尋找張三丰,甚至遠赴雲南,但是一直找不到,或者說張三丰一直不給面子不願意來見他。於是,朱棣便有借投資武當山的機會向張三丰表達自己的誠意,希望這位高人能賞個面子來見上一面,然後給粒仙丹或教些長生不老的秘法。

另據訊息靈通的八卦人士透露說,想當年鄭和下西洋也是朱棣為了尋找朱允炆才啟動的專案,因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縱跡之。且欲出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這說明朱棣想挖出朱允炆的執念是一直沒有打消的,所以有人就說他找張三丰也不是真正的,而是藉此去找朱允炆,“隱察建文帝安在”。看來這個侄子不死,朱棣怎麼也不會安心,直到死前,朱棣也沒有找到朱允炆,不知道當時是不是合上了眼。

實際上張三丰並沒有躲著不見朱棣,不給皇帝面子也沒這個必要,這裡引用張三丰的一首,道友們體會一下其中的滋味: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鹹安治道享。

皇極殿中龍虎靜,武當雲外鐘鼓清。

臣居草莽原無用,帝問芻蕘苦有情。

敢把微言勞聖聽,澄心寡慾是長生。

細細品味一代高道的這首詩,裡面給出了不少資訊,有對朱棣的稱頌,有對修行的體悟……,關於張三丰後面再說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