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學海千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上一章剛講到吳筠把人性分成三種,杜光庭這個分類也相似。對於這三種人,修行時自然不能一視同仁,就和學校的學生一樣,普通的學生是佔多數的,特別聰明和特別笨的通常是很少的,這就是所謂的正態分佈。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教學時自然會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才能使三類學生都可以得到最佳的培養。

修道是一樣的,所以杜光庭就在中乘功法裡分了權、實兩門,或者說是兩種教學辦法。道友們不要被這兩個很陌生的詞弄得不知所以然,簡單解釋就是特別聰明的人一點就透,一修就通,自然冥合,就用實教之法,反之,中下之資質的,你講得太快或者高深,他們是理解不了,跟不上節奏的,那麼就得用權教的辦法促成他的修行。

那麼具體的實、權教學修行法門是怎麼樣的呢?

先說權教,這是對普通或下等資質人用的,這類人實質上有兩種,一種是鈍根之人,就是很笨的人,一種是貪戾之人,按理說這兩種人是沒有資格修道的,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為了顯示聖人的仁慈和博大的胸懷,不但可以修習小乘功法,甚至還專門為他們提供了權教這種中乘功法。無論是笨也好,是貪婪、暴戾也罷,他們都迷失了本性,不知道天道為何物,只知道貪圖享樂、爭強鬥勝、驕奢淫逸,這樣只能是離道越來越遠,哪裡有可能修成神仙。但是你還不能用強制的手段去糾正他們,那樣效果不但不好,還可能起反作用。聖人自然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人家聰明著呢,他們是“順其性而張之”,概括說就是“因事制宜”,就是要盡最大力量放大你這些毛病,喜歡享受就讓你享受夠了,愛打架就讓你天天打,直到一提到打架就噁心,反正是由著你的性子讓你放縱個夠,最終讓這些成為你的最不可忍受的,這樣你就會主動想著要攝心、攝性、攝欲、攝貪,洗心革面,求你讓我做個好人吧!這就是聖人想出來的對付中下之人的權教的辦法,最終可以去奢從儉、去偽存真、去有欲為無為,反性而修道,“反者道之動”。

實教則是為上乘利根的聰明人設計的,對這些人你要想用放縱他們的權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人家都是稟清氣而才智過人的,本就少私寡慾易於入道的,你這糖衣炮彈打過去,糖衣吃了炮彈還得打回來。對於他們,直接引導他們走正確的修行之路,就是“設科戒儀範以齊外,注念神凝以正心,煉氣胎元以制食味,祈真朝謝以洗過”等等,這些人就自己能沿著正確的修道大路走下去了。當然了,實教的方法又分為針對在家修行的人和在道觀裡的專業修行的道士兩種,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就不再展開了。

最後再說說大乘功法。大乘功法又叫無為功法,顯然還是源自老莊,也是杜光庭重玄思想的重要表現。杜光庭同樣極為重視無為,認為無為可以修身、可以齊家、可以治國理政,理國則國富民淳,修身則氣旺延年。

杜光庭的無為思想可以說是吸收了整個唐代的高道們,特別是重玄思想的高道們的研究成果,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沒有點創新思維顯然就說不過去。他認為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放空思想,而是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循理而舉事,因資以立功”,無為是功法,是大乘功法,並且也是大乘功法要達到的境界,由此可見,直到唐末,道家的思想進步依舊沒有跳出老莊。

無為既然是功法,杜光庭又細分了三個階段,就是跡無為、心無為和心跡具無為,是不是和重玄思想如出一轍?跡無為就是“功舉不自伐,則功不明而身明”,心無為是“絕思滅志,無思無慮”,最後心跡具無為則與道合一,證了道果。總之,先立功行,後忘其心,最後契無為之道,了於無為,得證道果。

正常情況下,這三乘功法是漸進的,小乘修好了修中乘,中乘修好了再修大乘,最後就是成仙飛昇了,有正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