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學海千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杜光庭的修道思想,可以透過研究他留下來的各種著述來了解,限於篇幅、能力,講些皮毛。
杜光庭對僖宗的知遇之恩是深懷感激的,一直以來都希望為唐王朝的延續能做點什麼。901年他完成了《道德真經廣聖義》的撰寫,總結了隋唐道教的重玄思想,希望老莊的思想能夠成為挽救唐王朝的法寶。
杜光庭認為當年玄宗皇帝所注的《道德經》是非常好,是歷年來最得老莊思想精髓的版本,以他的能力是不能超越了,所以他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廣疏”。如此吹捧玄宗,估計玄宗本人聽了也得臉紅吧,想想杜光庭的情商還是蠻高的。
為什麼要研究《道德經》?唐玄宗曾經說過:“道德五千,實惟家教。理國則致乎平泰,修身則契乎長生”,司馬承禎也說過:“理國如同理身”。也就是說,《道德經》中含有修身理國的真諦,比如國君要愛民,否則民心散了哪還有國,所以“有道之君”要有民本思想,要“情田無為”,這是國君與道相合的治國方法,這樣才可以讓天下太平。當然了,理身和理國雖然都是道的體現,還是有個內外、先後和本末關係的,身為國之先,有諸己而後有諸人,先成己後成物,先理身才能理國。
杜光庭以唐玄宗的思想為中心,進一步融合了儒釋道三教思想,透過重玄思想把心性論和修道結合在一起,把前輩們深愛著的長生之路的探索進行了修正,希望後來人能夠迴歸到從心境中探求超越生命的道路上來。為了增加說服力,他編寫了大量關於神仙、顯靈的故事,鼓勵大家通道,極力推銷積善可以成仙的思想。他這種做法對道教的發展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些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水平差了點,真的有點假,極大的拉低了他的著作的學術層次,所以在《辭源》中把“杜撰”這個詞安在了他的頭上,“杜撰之說,其來久矣。或雲道藏五千餘卷,惟道德二卷為真,餘皆蜀道士杜光庭所撰,故曰杜撰”。當然,杜撰一詞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例如《辭海》中則說是來源於一位叫杜默的人,有興趣的道友可以自己查查。
可惜本來想借此來為李唐尋得力挽狂瀾的方法,但此時就連王建都已經在成都宣佈獨立了,更不用說朱溫、李克用這些牛人了,那都是令垂暮的大唐仰視的超級軍閥了,唉,一切都太晚了,雖說也是書生意氣,也值得佩服。果然,六年後朱溫徹底終結了唐朝,華夏大地再度進入大混亂時期,所以這部《道德真經廣聖義》也只能吃灰了。
在修行方面,杜光庭並沒有跳出藩籬,沿續了前輩們的階段劃分的修行思想,依舊是一級一級的打怪升級模式,不過他的分級比較粗糙,只分了三個等級,“道貫萬法,而演為三乘”,即小乘、中乘和大乘三法。對了,也有學者是用的“成”字,即小成、中成和大成,這裡提一下知道怎麼回事就夠了。
小乘功法是基礎的入門功法,一般是給剛加入的菜鳥道士修習的內容,目的是讓他們認識到仙凡的區別,從而堅定向道之心,總綱是“以戒檢心,以律檢行,以存修靜其內,以齊潔嚴其外”。具體功法嘛很多,總結起來有十條,不再詳細列舉了,大體是要利用道門的各種戒律來約束道士的言行和心境,學習存神的方法安靜心緒,用齋戒來塑內含和氣質,這些都需要在師傅的指導下,遠離俗世煩擾,修身養性,打坐誦經,積善度人等等。
小乘功法修行入門以後,就可以透過中乘功法的修行達到熟其行、制其味、滌其過,達到正心、修身,致於冥寂、契乎無為。中乘功法比小乘功法自然要複雜,杜光庭認為入門功法適用於每個人,類似於現在的初等教育,但到了中乘功法的修行階段,就好像大學裡要分專業一樣,要因材施教,每個人走的路就會有所區別了。為什麼呢?因為修道人的根性是有上、中、下之分的,不同根性的人走的路區別就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