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又一位山中宰相,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要講的唐朝的高道是杜光庭,他生活在唐朝這座大廈傾覆的時代,同時也是道教走向衰落的時代,正是由於他的存在和努力,儲存下了大量的珍貴典籍,為後世重修道藏作出了巨大貢獻,此外,他同樣也是一位山中宰相。

姓名:杜光庭,字賓聖

籍貫:處州(浙江)?

出生時間:850年

去世時間:933年

主要成就:三洞藏的編修,修編齋醮科儀

主要著作:《歷代崇道記》《廣成集》《道門科範大全集》《道德真經廣聖義》《太上洞淵神咒經》《金籙齋懺方儀》《洞天福地記》……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的“道門領袖”,道教理論大家,是唐宋道教的理論轉型關鍵的節點人物,在道教的哲學、思想、煉養、齋儀、神仙等方面有很全面的總結研究,可以說是上承唐朝道教的重玄思想、心性論思想,下啟清靜之心修道的先河,特別是推動了神仙思想的入世,引導著心境轉向精神超越的追求,把追求長生不死轉向了對生命本身的精神超越的追求上,可以說是他開啟了宋元的道教,為內丹心性學的體系化提供了理論和思路。

杜光庭還是一位迷一般的道士,《新唐書》《舊唐書》《舊五代史》中都沒有立傳,《十國春秋》說他“為人性簡而氣清,量寬而識遠”。在道書、野史等諸多記載中就有杜光庭各種版本的生平、事蹟,但差異就多了,比如他的籍貫上打了問號,原因是他的籍貫就有六七種以上,處州、縉雲、長安、天台、括蒼等等,簡單考證一番,他的老家是處州縉雲縣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這裡還要再囉嗦幾句,研究杜光庭思想的學者並不少,也看了一些學者的文章,有些人還會提一句他沒有入新、舊唐書和《新五代史》,有些人乾脆就不會提,然後想當然的說杜光庭沒有入正史,想來這些學者都沒有親自考證一下,人云亦云而已。您想啊至少還有一部《舊五代史》啊,最早如此說的人為什麼沒有提它,意思明顯是說只是這三部史書沒有為杜光庭立傳罷了。

此外,在《五代史補》《十國春秋》等史書也有杜光庭的記載。當然了,有些道友可能會翻翻《舊五代史》的目錄,然後很是理直氣壯地說:“的確沒有啊,你怎麼說有?”

請開啟《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六,門下侍郎參知政事監修國史薛居正編的“僭偽列傳第三”,裡面是有一段關於杜光庭的記載的,當然在其他正史中,並不是沒有他的記載,只不過是沒有單獨立傳罷了。

和前面講過的高道們一樣,杜光庭從小就聰明好學,七歲時就“博極群書”,神仙書、經史子集都是他喜歡讀的,到十幾歲時就“經籍備熟”。

據說有一位叫方乾的詩人在縉雲旅遊的時候,偶遇了年僅七歲的杜光庭,估計是被小小的杜光庭的才華驚到了,或許他還懂點麻衣神相之類的,說杜光庭未來前途不可估量,真稱得上是“宗廟中寶玉大圭”。事後證實,方幹還是很有水平的,相人之術還是極準的,當時並不是為了奉承才誇獎孩子的。

晚唐的動盪大家都知道了,年輕的杜光庭立志成為像姚崇、宋璟那樣的賢相,這樣就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在867年,18歲的他參加了科舉考試,當時他參加的是九經舉。

關於唐朝的科舉前面簡單講過幾句,九經舉考的是九部儒家經典,包括禮記、左氏春秋、周易、尚書等,由此可見,杜光庭少時攻讀儒學時還是下過不少功夫的。

傳說杜光庭在考試的時候文思泉湧,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可惜沒被錄取。事後,據他自己分析落第的原因肯定不是自己文采不好,而是受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要不然也不會“奮然入道”。“奮然”這個詞總感覺有點問題,好像用“憤然”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