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面講到過,漢末晉初的國家層面的權力鬥爭,思想意識的鬥爭是慘烈的,自從夏侯玄、何晏等涉及政治的那些名士的慘案發生以後,客觀上把一群儒學人嚇到了。意識到政治的危險,害怕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步人家的後塵,所以乾脆就去研究老莊,對三玄(老、莊、周易)開始了研討,反正也挺有意思的,更主要的是珍愛生命,遠離政治。
幹寶說過,學者們開始學習 老莊了,把六經棄之如敝屣,空談之風成為流行時尚。佛教界自然也受到了影響,和尚們也怕不小心掉了腦袋,所以乾脆也拿自己的性空和老莊的虛無對比,把泥洹、寂滅對比老莊的無為,引進了三玄思想解釋自己的佛經,這就是佛教的玄學化。
仔細研究那一時期的佛教不難發現,玄學的引入,對佛教的發展促進作用非常明顯,佛經的翻譯數量劇增、新的佛寺也在各地修建,更主要的是皇室的成員逐漸崇佛了。經過這一時期的理論發展以後,佛教可謂是羽翼豐滿,從根本上獨立了,在和儒、道的辯論過程中也逐漸取得了上風,佛道之爭的這段歷史我們也詳細講過了。
佛道之爭中,道教的屢次失利應該是重玄學產生的直接原因。道教在哲學理論體系的發展中出現了兩個陣營,以魏晉玄學名流何晏、王弼等人為代表形成一個江湖門派——貴無派,每與人談老莊就說“無能生有”,老莊就是“無”為核心建立起來的思想體系,比如王弼就說“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江湖嘛,總是有爭鬥的,要不就不是江湖了,所以,就有了另一個門派的崛起,它就是以郭象、斐頠為代表的崇有派,提出了老子是“有”為核心的,無是不能生有的,所以無不可能是中心。斐頠就說:“理之所體,所謂有也”;“至無者無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體有,則有遣而生虧矣”。
在貴無、崇有兩派互相不服氣時,佛教中樣也受影響,陷進了這個“有”還是“無”的問題思考之中,特別是當時的般若各宗,直接就是鑽進了“無”的問題中跳不出來了,直到佛教的中觀派提出了非有非無,有無不二的中道之理以後,從此義理有了長足進步。
鳩摩羅什的弟子僧肇發表過一篇論文《不真空論》,對般若學的“六家七宗”,特別是本無宗、心無宗和即色宗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說“雖有而無,所謂非有;雖無而有,所謂非無”,非有非無的中道才是真理,成玄英的一些觀點就源於僧肇。
佛家三論宗的創派祖師吉藏和尚也寫了篇《三論玄義》的文章,同樣提出非有非無的中道思想才是實相,特別強調“四忘為真”,這裡的四忘簡單解釋一下,道友們再體會下面成玄英的重玄思想。
忘實際上就是否定,四忘就是四個否定,依次是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和非非有非無。
總之,江湖上道教各大門派還在那裡爭論“有”還是“無”的第一層功法問題時,佛教門派銳意進取,已經開始把第二層功法研究透了,思想跟不上形勢,讓佛宗鄙視的感覺很不好,所以就如前面佛道之爭中講的,道家學者們開始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在努力汲取佛教的思辯的玄理和精緻思想,建立起了系統而完整的道教理論體系的基礎上,道教出現了一批學者型的道士,如孫思邈、成玄英、李榮、孟安排、王玄覽、司馬承禎、吳筠、李筌、杜光庭等,開始加強了內涵方面的建設,理論體系、哲學思想開始了發展,由此出現了成仙思想,進一步闡述教義,長生成仙思想,規範並總結了齋醮、科儀,出現了天師道、重玄派、上清派、靈寶派、升玄派、太玄派等思想。
下面就單獨講一講重玄思想。
那麼什麼是重玄?前面一直講重玄,很多道友都理解為重視玄學,重視老莊,這麼理解也談不上不對,但重玄是從《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而來,又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