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坐忘之損己服氣,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透過前面的介紹不難看出,司馬承禎對老莊思想有著極為精深的見解,特別是對損己思想理解更為深刻,他甚至把“損己”作為修仙理論的根本思想,這無疑是對重玄思想的一種發展。

這裡需要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損己。損有損害、減少等意思,損已當然不是要損害自己,而是要去除自身存在的那些對修道有影響的東西,比如前面講到的七情六慾、貪嗔痴恨之類的情緒,內心對權利、財色、虛名等外物的追求等等,把這些影響修行的東西從自己的周圍、身上、體內、心內損去,以便輕裝上陣,一身無所羈絆地修煉去也。反正你要帶著這些東西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所以損己的思想就要提升到相當高度才可以的。

司馬承禎當年被唐睿宗召見時,就曾經非常明確地對睿宗說:“道經之旨,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且心目所知見者,每損之尚未能已,豈復攻乎異端,而增其智慮哉!”下面簡單從原因、物件和方法這三個方面說說司馬承禎的損己思想。

一是損己的原因、目的,就是為什麼要損己。本質上,道士們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歸根於長生、成仙,最少也是想活個千八百歲吧,當然排除那些失去了向道之心的酒肉道士了,這其實也是道教所追求的終級目標。

這裡需要提一下,道教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神仙的定義卻有很大區別,司馬承禎的追求自然是得道飛昇,在他的心目中神仙卻是有兩種的,一種是“人生時稟得虛所,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宅神於內,遺照於外,自然異於俗人,則謂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這是明顯是得自上清一脈的傳承,是典型的《黃庭經》裡面的觀點。

他認為還有另一種神仙的存在,那就是“神性虛融,體無變滅,形與道同,故無生死,隱則形同於神,顯則神同於氣,所以蹈水而無害,對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入無間”,這又是脫胎於莊子的“真人”,顯然,在司馬承禎眼中,老莊是不能否定的,還需要我輩繼續研究學習領會繼承的。

仔細研究上面兩種神仙不難發現其中的區別,這顯然能解釋為什麼司馬承禎能接受有兩種神仙存在的原因,前一種神仙是保持自然真性的,是一種超脫了的凡人,雖然是神仙,但本質上還是凡人。第二種神仙則是等同於經過坐忘七個境界修行而成,損己而與道相合,最終是超脫了凡人的存在,也就是說那種沒有了凡人的一切特徵的人,自然已經不再是凡人了,這就是司馬承禎損己所追求的理想中的神仙。

第二是要損什麼,損的物件是什麼。損己是為了成仙,那麼哪些要損去,哪些不能損去就得心中有數,別損了不該損的就杯具了。按照司馬道長的說法,要損去的東西還真不少,比如七邪情,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八邪氣,就是風寒暑溼飢飽勞逸,當然這些都是俗事之緣,其他還有很多,比如慶祝、弔唁、升遷、酒局等等,“去此邪成仙功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三是怎麼損,用什麼方法來損己呢。為什麼要損,損什麼的問題解決了,下面就是怎麼操作的問題了,這些實際上前面已經講到了,主要就是斷緣、收心、簡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心垢,損去外物簡單,難就難在如何收心。

以上就是司馬承禎的損己思想,至七階坐忘功法大成,這一思想也臻於圓滿。

前面還講到了司馬承禎的五漸門的修行問題,這是他早期總結出來的修道理論,這裡再簡單講一下。

司馬承禎在《天地宮府圖序》中講到:“氣元衝始,乘運化而分形”,《服氣精義論》中說:“夫氣者,道之畿微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早期就一直很重視老莊思想的研究,在摸索服氣,也就是修行的法門。他在這裡所講的氣是由道產生的,而道是運動的,變化的,它可以化生萬物,元氣又是物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