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傅山:霜滿龕紅 閱盡滄桑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傅山對明朝的家國情懷是真摯的,對滿清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感,所以有人說傅山是以遺民身份入道的,是為了利用道士身份,掩護反清活動,保持明人的氣節和操守,至少可以保住一頭長髮,因為留髮不留頭嘛。
其實傅山入道有很多原因,除了在改朝換代這樣的歷史洪流面前感到自己的無力和渺小以外,比如前面講到他父親久病不起時,最後是去文昌廟裡求問仙藥才治好病的,從小就對道教產生了崇拜。父親英年早逝以後,傅山一直渴望自己能有仙術仙藥,讓老母延年益壽,自己學道不就有能力煉藥了嘛。還有,傅山很早就開始反感宋明理學那種滅絕人性的禁慾思想,所以開始研究道教的符籙、典籍,特別喜歡老莊,就算是外出時手裡也會帶本老子,由老莊進而喜歡道家的思想是必然的。而道家那種超然物外、順應自然的灑脫顯然比死板的理學更具吸引力。
當然了,傅山入道避世的思想應該是佔著主導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請道友們注意1陸44年這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有四個年號: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天命元年,老話講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崇禎、順治、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四位在這一年都是皇帝,一個老牌皇帝加三個新皇帝,四個政權並存,意味著國家不再完整,人命不如草芥,所以史學家把這一年稱為甲申國難年。傅山曾有句詩:“本自才情人,遭際令獨立”,可以反映出他面對當時的天災人禍時的心境。
很多人喜歡研究明末這段歷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否定明朝,把主要責任推給崇禎的有,為崇禎開解,把責任推給小冰河期的有,把責任推給東林黨的有,把責任完全推給李自成的更多,特別是現在有大量的穿越明朝的網路小說,大多都完全否定李自成的農民軍。至於滿清入關,那是因為你太弱,人家打你反而是正常的了。也許有道友會說,戰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不比明末亂?三國時期也很亂,怎麼沒有評個國難級別?您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方面,最後是不是漢人掌握了天下。無論如何,明末清初,對於整個漢民族來說的確是國難,在這樣的大勢下,就算傅山是神仙又能起多大作用,當然他更希望自己能修成神仙,能夠打跑滿清人吧。
接著說這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這裡主要說兩件。其一是李自成一月在西安宣佈我就是老大了,不久就很興奮地率領著一幫子興奮地農民軍兄弟們沿著山西一路向北京打過來,就是從傅山家路過的。農曆三月十八,李自成打進了北京的外城,第二天崇禎自縊。第二件大事是6月5日多爾袞打進北京,接著9月順治來到北京,清軍開始攻略中原。
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上半年和下半年,而這一年恰好是傅山進山拜師入道的時間,所以,他是上半年進山的還是下半年進山的,一春一秋進山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說傅山是春季入山的,所以推斷出他是為了躲避李自成的軍隊。更多的人則認為他是秋季進山的,那麼這就意味著他入山是為了躲避清軍。當然了,兩方面都有一些證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這裡不多講。那麼同樣都是為了躲避軍隊才進山修道的,這裡面又有什麼區別呢?有人分析了,如果是傅山是為了躲避李自成而入山的,那麼加入道門就和反清復明沒什麼關係了,純粹是為了自保,又喜歡道教。如果他是為了躲避清軍入山,那麼肯定是為了暫避,為了將來能夠重出江湖,反清復明,是一種不忘故國,決心效仿張良為國復興的信念。至於加入道教,則是為了有個身份當掩護,也為了不被強制剃頭,否則他也不會以軒轅道士自稱了。
相對來說,支援後者的學者佔多數,可以透過對傅山的一些詩作分析他的心路歷程加以佐證。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父親、妻子及家族很多親人相繼離世,對他的打擊非常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