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傅山:霜滿龕紅 閱盡滄桑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特別是崇禎十五年(1陸42年)流行的大瘟疫,傅山幾乎死去,全靠哥哥傅庚照顧才挺了過來,但是哥哥不久就病故了。這種末世般的現狀,親人的離世,使傅山對郭靜中的道門生活非常向往。

傳說傅山入道以後還曾經得到過龍門派丹亭真人的金丹傳承,不過相關的記載很少,真偽不辨,不過他對丹亭真人的功法,特別是養生方面的東西做過整理,並親自手書記錄,包括《丹亭真人養真秘籍》《丹亭悟真篇》《傅青主丹亭問答集》《丹亭真人盧祖師玄談集》等,所以從這方面推測的話,這件事應該是真的,也是傅山在內丹學方面成就的一個證明。

傅山入道後,平時也會抄錄些道經、佛經,有時也會給人家做些法事,暗底下聯絡各地的反清志士,但是總體上反清大業一直沒有什麼成績。

順治五年十二月,大同總兵姜鑲起兵,打出了反清復明的大旗,很快就一路南下打到汾州。不過因為姜總兵這事弄得太過突然,包括傅山在內的各地誌士們都有點沒反應過來。傅山聽說以後就感覺這次行動結果不樂觀,主要是這一干大小頭目都沒什麼水平,都不是那種會玩權謀的人,更不知道利用士人的重要性,要不早就過來先問問他,或者請他出山共襄大計,唉,這點眼界怎麼可能走得遠。果然很快姜鑲就兵敗了,傅山也失去了幾位反清的同道,恢復明朝的重任更加艱難了。

幾年以後,到了順治十一年(1654年),就發生了朱衣道人案。大致是這樣的,當時有個叫宋謙的人,曾經以道士身份到各地聯絡反清志士,聽說傅山以後便兩次到山西來見他。順治十一年三月,宋謙在河南被抓,這傢伙骨頭也不怎麼硬,三下兩下就把什麼都招了。他的供詞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傅青主,太原人,生員,今已出家作道人,身穿紅衣,號為朱衣道人,年五十歲,在汾州一帶遊食訪人,系知情”。

遊食訪人的意思就是負責聯絡反清復明的人,有了這份供詞,傅山還能有什麼好下場,結果六月傅山便被關進了太原大獄,兒子傅眉在老家陽曲縣也被關了起來。好在經過親朋好友們多方奔走,又有一些官紳暗中發力,第二年七月傅山便無罪出獄了。

在獄中的一年時間,傅山也靜下心來想了想自己的以往和未來,整理了自己的理論思想,抄了不少經書,有道經,有佛經,特別是《三官真經》和《金剛經》,結果抄出了體會,說這些經書都有神異,更加堅定了敬神禮佛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次朱衣道人案,出獄後的傅山行為就有點敏感了,官府對他的監控也比以前多了些,所以要想仍然和以前那樣自由地行那反清復明的大業基本上不行。於是傅山動了出去看看的念頭,也許富庶的江南更有反清的群眾基礎,不過還是要親自看看才有數。

全真派是鼓勵弟子外出遊歷的,所以傅山外出也是一種修行,以前出去的次數也不少。順治十三年,傅山南下江南,主要活動在江蘇一帶,結果大失所望,江南的人民生活較北方好得多,這年頭只要有飯吃,誰會提著腦袋造反去啊。在南遊期間,他還拜訪了不少高僧、名道,和他們交流些性命雙修的學問,也算有所收穫吧。

一般來說,學術界也認為這次南下回歸後,他對反清復明就失去了信念,於是隱居在太原東山下的松莊,自號松僑,表示自己是明亡後的無家國的僑民,開始了僑隱生活。僑有僑寓的意思,傅山在不同時期有幾個與僑有關的號,他自己稱是“不大不小”的隱。

當然了,無力反清並不是說傅山從心理上接受了滿清,認可是清人的身份,所以他開始寫些詩文來表達自己反清志向未變的想法。在隱居的那段時間,好多文人志士來到山西拜訪他,其中就包括顧炎武。

有一次,顧炎武又來看傅山,此時他已經59歲了,卻一直沒有子嗣,傅山便給他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