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九序心法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什麼創新,這不就是前面講的坐忘嗎,只不過用艮山、艮心、山心解釋了一番。
艮背的背字林兆恩是這麼理解的,它由北和月組成的,月不管了,只用這個北就行了。北方屬水,背就是水,就是後天八卦的坎位。而心屬火,是南方的離卦,如果把心火放到北方水中,再用南方的火溫養,這就是洗心退藏於密。
比如要想修煉必須先有一個好身體,這和道門前輩的觀點是一致的,否則也就沒有所謂的築基功夫了。前面講過,林兆恩的醫術相當高,對傳統中醫非常推崇,他認為人的健康最重要的有兩方面,一是心理,要恬淡虛無,二是生理,要經絡氣血正常。反過來說,如果心病、氣逆,身體自然就會生病,所以健康的前提就是“神定而氣順”。
丹經裡的心火是指的是念頭、心神,心神本是正的,但會受到外邪的影響,要達到內外兩忘,就需要用內心的念止外念,忘了外念以後再忘內念,以妄離妄,以幻滅幻,先忘其外,再忘其內,這就是順序,不能亂。這樣的結果,或者說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呢?當然就是使內心清淨,這就是艮背的功夫,是一種以念止念,以妄離妄,把念頭逐於外返於內的靜心功夫。
那麼怎麼神定?答案就是艮背。人受到外界的各種誘惑和刺激,自然就會產生出各種慾望,熱血上腦、心跳加快,估計誰都有過體會,這樣的結果就是心火熾盛,水火也就失去了平衡,身體自然就會生病了。艮背就以念止念,使你的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易經裡講水火既濟,洗心養心,就消除邪念,重新恢復水火的平衡,身體就沒問題了,oK,下面就可以修煉了。
具體怎麼行功就不多講了,這些也沒有文字記載。
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看看《九序心法》,說實話,大約是為了儘量和儒家思想聯絡上,傳達三教歸儒的思想,林兆恩往道教內丹修煉的那套東西里面摻進了太多東西,所以艮背的功夫搞得又囉嗦又玄忽,程式也過於繁雜。
第二序行庭
上面講了,行庭也是出自易經,不過與本意就完全不同了,林兆恩的解釋是周天。這裡的周天和前面內丹理論中的大、小周天有所區別,不過基本的原理是一致的。
“效乾法坤以立極”,這一點和道家傳統觀念是相同的,就是人體的結構、變化和天地宇宙的結構、變化是一致的,有陰陽、四時、五行等,“四時以序,寒暑以調,而七政不忒矣。心運則百脈流通,水火既濟,金木交併,而性命混合矣。”總體上和傳統道家、中醫的理論是一致的。
三一教的行功方法是秘傳的,不過也有一些功法流傳了下來,比如意守心臍之間,大概就是在中脘穴的位置,這裡就是太極中心。在這裡立極,左旋向上達到心臟再右旋向下回丹田,再右轉向上,這樣左旋右轉稱為小周天,又稱為南北周天。與小周天對應的,還有卯酉周天,又稱為東西周天,兩個周天在體內構成了一個立體的空間迴圈。
具體行功過程中,小周天功法守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守臍,也可以守病灶位置,然後再按小周天的功法左旋右轉,達到練功、治病、強身的功效。
林兆恩的大周天功夫也是一種太極的迴圈,大致是從尾閭開始左旋,經左八髎、左夾脊、玉枕到頂門,注意,如果此時氣息再向下就會通到任脈了,也就是傳統的打通任督二脈,神功大進,不過九序中則是右轉向下,回玉枕、從右夾脊、右八髎到尾閭,這樣迴圈往復,因為是對應四時變化,所以稱為大周天。
小周天也好,大周天也好,實際上都是為了煉藥、煉神,體內水火既濟,口津不斷,雖是初級功夫,養生效果相當不錯,主要是為下面的通關打基礎。
第三序通關
通關就是要打通關鍵的穴竅,貫通任督二脈,所以說在修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