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楊公風水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廖瑀拜師前在寧都翠薇峰金精洞修道,所以也稱金精山人、廖金精,他祖上也是堪輿傳家,自己也學了不少這方面的東西,所以遇到楊筠松時很不服氣,並且多次挑戰,結局當然都比較杯具,所以便拜入門下,並且搬到三僚村來早晚侍奉,終於得到了青囊秘籍相傳。

前面講郭璞時曾講到過《青囊經》,楊筠松留下了《青囊序》和《青囊奧語》二書,和《青囊經》是一個系列,算是兩部風水學的經典著作,廖瑀得到的就是這些傳承。

道友們有機會去三僚參觀時,就會發現在廖氏楊公祠大門有一幅對聯,對了,廖氏楊公祠的位置不太好找,香火、規模也小一些,很多人看過曾氏楊公祠後可能就不再深入探訪了。接著說對聯,對聯是“竹杖精奇萬里山河歸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隱郎中”,裡面暗含著當年的一個小故事。一次,有一戶人家的大門需要立向定位,恰好廖瑀在,便藉機向楊筠松提出挑戰,看誰定位最準。當他拿著羅經忙活了大半天終於把位置定好後,便埋了個銅錢在那裡,當然了,楊筠松是要提前回避的。輪到楊筠松出手時,只見他揹著手,前前後後轉了幾圈,手裡的竹杖隨手往地下一插說:“就是這裡了。”結果是竹杖正好插在銅錢孔裡,廖瑀才發現自己和楊筠松確實不是一個層次,這才甘心拜師。這個情節好像有點熟悉啊。

雖然廖氏楊公祠比較簡樸,不過廖氏人對楊公、對風水的態度絲毫不比曾氏低,還是以對聯為證“楊公風水文化博大精深基業千秋永固,廖氏堪輿奇術世代傳承前景璀璨輝煌”,代表著廖氏的風水傳家的一種心情。

廖瑀留下的著作有《懷玉經》《十六葬法》《俯察本源歌》和《一盞燈》等,前面也提到過,廖氏後代風水大師輩出,都是從他一脈傳承而來,族人們還傳說著與文天祥、海瑞等名人的交往故事。廖氏楊公祠中還有一幅文天祥寫的對聯,“抽爻換象堪移一天星斗,趨吉避凶真乃萬國神仙”,可見文天祥與三僚有過一段淵源。

劉江東也是于都人,有很多外號,比如劉白頭、劉七碗、劉添碗等,因為他的爺爺和楊筠松相識,所以才被收他入了門牆。從三僚曾、廖家族傳承可以知道,這兩家的風水一般情況下是隻在家族內部傳承的,傳男不傳女。為什麼說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呢?因為上面剛提到過曾文辿就有個賴布衣這麼一個外姓的弟子。

而劉江東則不同,只要有喜歡學的人他都會傾囊相授,所以他的弟子就很多,而且多數都走出了三僚向外發展,全國各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劉江東死後,葬在了于都天字嶺,墓地也一直儲存至今,且有石碑記載。他傳世的著述不多,僅《囊金》一部。

下面再簡單說說三僚村。

有關三僚村還有很多故事可講,傳承千年的風水村,風水格局、人文歷史都值得一遊,如果能靜下心來去那裡住幾天,相信對中國風水文化會有個相當程度的瞭解,當然前提是你得找到一個懂風水,熟知各種典故的嚮導。

三僚村裡的廖、曾兩姓人家是主體,據府志記載“蓋兩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貽之讖雲”,兩家後人繁衍生息至今。

三僚是一個小盆地,整體類似一個大羅盤,中間有個長條形的石峰就像羅盤的指標,當地人叫它羅經石,高約80米,子午向(差不多就是正南北向),北寬南窄,真是天然的磁針形象。這塊石四個方向看形態各異,東邊看玉兔望月,西邊看仰天獅形,南邊看金鏤馬鞍,北邊看牛牯下山。傳說此石是楊筠松當年趕來的,並留下口訣:“羅經吸石有真穴,仰天獅子惟剛烈。誰人插到此穴處,代代將軍威名顯”,如此重要的標誌性景觀,當地人自然也重視,同樣有詩傳下:“巨靈有意斷高嶺,頂注清泉尺許深。石裂篆文分子午,夜橫河漢作南指。微茫略示先天秘,混沌終藏太古心。至理自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