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藥王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養生,毫無疑問孫思邈是最有發言權的,如果他的養生之道不好,怎麼能活一百多歲?他的養生理論可以說是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為一體,認為養生最重要的是養性,這比吃什麼金丹都管用。“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這個理論估計道友們都認可吧,如果心態不平和,易怒、善妒,天天看什麼都不順眼,這類人鮮有長壽的吧?

至於如何修身養性,孫思邈有居處法、調氣法等養性法門,仔細研究的話這些無不暗與內丹思想相合,把道教的內修理論和醫學相結合,把養生思想歸納進醫學體系中,這就是孫思邈的一個重要的貢獻。

結合藥王前輩的理論,強烈推薦道友們,特別是想長壽的道友,一定要注意飲食起居,注意養生。特別是老年人,可以從調氣、按摩、導引、行氣、散步等方面入手。如果想長壽,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看淡名利;忌暴飲暴食;注意氣血通暢,適當適量運動,別往那一坐就一整天,比如我這樣的;生活工作都要有規律,而且是要符合自然規律,比如天天去過夜生活,天亮再回家睡覺,這顯然就不符合生活規律了。也不要把規律理解成為習慣,認為我按照習慣天天如此就是有規律,這個道理顯然就是歪理了。

接著講孫思邈吧,659年,唐高宗李治也曾經召見過他,對於這樣一位名醫,自然是希望把他留在身邊。前面也講到過了,李治的身體一直不好,要不也就沒有武則天什麼事了。這些皇帝嘛,全是老一套,給你封個官就把人留下吧,所以當年李治想要拜孫思邈為諫議大夫,依藥王那種天性崇尚自然和自由的性格,肯定不會答應,所以還是推辭不當。

從660年開始李治就患病了,特別是667年以後,病情加重,有一段時間孫思邈一直留在了帝都負責李治的救治。到674年時,他對李治說自己身體不好,想回家休養,您就放我回家吧。李治很感激多年來孫思邈對自己的照顧,特意賞賜了車馬、房產,相當於給了別墅給了豪車。

永淳元年,就是上面說的682年孫思邈去世,當然,這個時間也有學者提出疑問加以考證,就不多說了。

孫思邈死前遺命弟子要薄葬,不要放什麼陪葬品,更不要殺牲祭祀。四百多年以後,宋徽宗感念這位藥王道士,把他加封為“妙應真人”,當然了,人們還是更熟悉他的藥王稱號。

下面再稍稍總結一下這藥王的主要成就:

首先,孫思邈有藥王稱號,這顯然是對他的成就最大認可,認可了他在藥物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貢獻。他一生都致力於收集、整理、總結前人的本草方面的著作和經驗,形成了自己的更加完善的藥物處理體系,他特別強調藥物的栽培、採集、炮製、管理和貯藏等各階段、各環節的方法,尤其重視使用“地道”的藥材。他還反對濫用名藥、貴藥,但重視用好的藥材,當然好藥材並不是名貴藥材,而是地道的、質量好的藥材,他認為好的藥材是和臨床療效有直接關係的,因此他才被譽為藥王。

當然,個人感覺這個稱號還和他的人品有關係,孫思邈對任何病人都一視同仁,不論貧富,給錢不給錢,只要有能治的病人都是先治完了再說,所以他在民間才會享有很高的聲望。

第二,在臨證方面,孫思邈特別重視張仲景的傷寒學說,經過數十年的整理,直到晚年時他才把完善後的整套理論融入到了他的《千金翼方》中。書中從方、證、治三個方面獨創性的對傷寒理論加以發展,所以後人稱他是開創了“以方類證”的先河。當然了,對於門外漢來說,我也沒能力解釋什麼是以方類證了,作為一個問題,等哪天再和中醫朋友聊天時請教一番吧。

第三、極為重視婦幼保健。孫思邈著有《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幾乎涵蓋了求子、調經等全部婦科病,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