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為之斂衽的《南華真經副墨》,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儒學來說,在註解莊子的過程中陸西星用到了比較多的佛學思想,所以有學者說他是以佛解莊,佛道並釋,“蓋欲合老、釋為一家”。有這種認識的學者同時還提出來,陸西星用了佛教的性空真體的思想去批判韓愈的倫理思想,意思是什麼呢?陸西星對儒學有一定的不認同,而實際上陸西星是透過講禪宗喝佛罵祖的來說明莊子批聖賢的,這是深層次的含義,哪裡有瞧不起儒家的意思在裡面。

有些學者還有一個觀點,說在註解過程中,雖然陸西星用了大量儒家的術語、觀點和思想在裡面,但是他以道家的身份來註解莊子是非常明顯的。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原因是陸西星在註解最重要的內七篇時,這種傾向表現得很明顯。

也有學者提出來,之所以很多人對副墨中存在的一些相互矛盾的觀點感覺不理解,根本原因是陸西星是對整個莊子加以註釋的,而莊子本身就有問題,這無關陸西星的水平。他是在註解莊子,而不是完全自由發揮嘛。

還有大量的評價,這些觀點合適與否不加評議,各有各的觀點嘛。

在《南華真經副墨後序》中陸西星很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南華經》,道德之微言,性命之極致,三教之真詮,上乘之諦義也。”因此,有很多學者說陸西星是以儒家為底色,以道教本體為根本,以禪宗體認本體的方法 論來註解莊子的,本就是三教互用,還糾結他用的什麼身份、是用的佛解還是儒解之類的問題意義不大。

人們對副墨的評價,主流還是相當認可的。重刊的時候,蕭天石作序說:“斯著則確可為第一流解本,以其不但為“《莊子》通”也,且通於《易》《老》,尤能會通儒釋旨要,徹內外各篇真詮……緣督守中,藏神守氣,藏精守形,杜門而竅,返樸以全真,法自然之化,因陰陽之用,順性命之理,通天人之數,為歸根覆命、聖功神化之坦途,亦長生久視、解脫逍遙之天樞,誠不失為道家一代宗師……”

就個人理解,從副墨中可以看到陸西星的三教互融已經達到了羚羊掛角、信手捻來的境界,還討論他是儒是佛還是道的確不那麼重要了。正如蕭天石所說,副墨的質量在莊注中確實屬於一流的,其根本不但有莊子、老子自身的層次已經是極高的原因在內,還有陸西星把二者透過道家的思想聯絡起來的原因,而這完全是一種極高的修為基礎為支撐的。

接著看蕭天石的評價:“蓋陸子為東派之開祖,徹道德志本源,因陰陽之大順,悟天地之樞機,入丹家之神室,又獲深窺二氏之最上了義,自證真如,故其注斯經也,得能補偏救弊,去蕪存真,發先賢之所未發,而匡歷代解家之所未逮也。”

當時的首輔沈一貫也是莊子迷,在他的著作《莊子通序》中對陸西星也表達了相當高的敬仰:“餘讀《莊》三十年,頗有所會……既得陸長庚《副墨》,為之斂衽。”

自己家人對陸西星同樣相當認同,侄子陸律在序中評價說:“自先生注出,而諸家注可盡廢矣。”對自己叔叔這麼贊,頗有點舉賢不避親的風骨。

清代高道傅金銓也曾作序說:“……文章德業,冠絕一時。其所著書,可謂‘黃河之水天上來’矣!”,不知道金庸小說裡和現代網文裡常用的那句“對某某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這類的說法是不是出自這裡。

對副墨認同的人還有很多,比如焦竑的《莊子翼》是以它為第一參考書,林雲銘寫《增注莊子因》時也大量借鑑了副墨,不勝列舉。

有這樣一位學者特別提一下,近八九十年前他曾說陸西星是一個連舉人都考不上的學渣,憑藉看過的一兩本佛經,勉強改編了一本小說,結果功力不足,寫出來還到處是坑。這位學者是誰後面再交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