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藥自外來,丹由中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解釋煉性的實質和過程,他說性如水,先天就是很純淨狀態,不過這種水平是看不到,我們看到的全是有雜質甚至是汙水,這就是後天的水。如果更嚴重一點,後天就如同掉泥裡的水,普通人的眼裡看到的就只有泥沒有水了,更不用說純水了。當然,沒有水的泥也就不能稱之為泥,不能流動只能是一塊土了,那就沒有煉性的必要了。性命雙修就是要把掉進泥裡的水重新變得純淨,就是要去除那些汙染了本性的情識,就是後天返先天,就是逆修的過程。

至於如何去除情識,如何煉性,使性達到圓明清靜的境界,陸西星吸收了理學家們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同時還吸收了佛家的去妄迷,達真覺的境界。他說佛家的和尚們說的特別好:“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前提是你得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用它去看破矇蔽你的浮雲。

有這樣一個偉大理想,那麼大乘佛教的《楞嚴經》肯定是不可能略過的。熟悉佛學的道友應該知道,唐時流行的是《圓覺經》,到了宋元明時,就成了《楞嚴經》的天下了。比如王安石、錢謙益等人都喜歡看這部經書。陸西星拿過來好好學習了一番後,特別是晚年,每有感悟就動筆註解,共註解了兩次,一為《楞嚴經說約》,一為《楞嚴經述旨》。在《楞嚴經述旨》中陸西星從卵生、胎生、溼生、化生……到非無想共講了12個層次,當然這些內容不是我們關心的,就不講了。

陸西星研究的佛經並不只《楞嚴經》一部,《五燈會元》,就是《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和《嘉泰普燈錄》這五部禪宗史書,在他的很多作品裡也引用過不少內容。

所以說,有些學者總結陸西星晚年參佛,其實也並不完全正確,很早的時候他便三教兼修,什麼書都研究了。道家自不必說,諸如理學的無慾固靜,佛家的去迷存真等等這些東西在他身上都有所反映了,也就是說他既有溫潤如玉,又有道骨仙風,也沒忘記不染六塵。他自己也說過:“以文儒究心二氏,垂二十年”,只不過某一段時間研究的重點有所側重,某種氣質展現得更多一絲罷了。

實際上呢,陸西星並不贊成佛教了性,道教了命的說法,這本就是三教都有的主張,為什麼非要說別人有的,我也有的,就應該劃歸對方陣營的呢。

和後世的李西月一樣,陸西星他們二位表現出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區別只是在表達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同時都提出不應糾結那些末節問題,“不思其本,只談其末”是要不得的,至少三教所追求的道是一致的。

接著說性命雙修的話題。陸西星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內藥無為無作而實有,外藥有為有作而實無”,性要靜養。服食外丹為主的修煉方法是地元丹法,陸西星所說的“藥自外來,丹由中養”就是指的內外丹法結合而來。

雙修的具體功法陸西星也沒有什麼傳男不傳女,必須口口相傳這類的老傳統,很大方地把自己最好最有效的煉性功法“遣欲澄神”之法公開。傳說中的總綱大概就是創鼎於外,煉藥於內,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最後達到心靜神清。

這裡需要簡單說一下外藥。在陰陽派的傳承中,外藥是包括男女合修的,算是陰陽派的老傳統,否則也就可以歸到清修一脈了。

此藥雖產自外,來自外,但時刻為我“心意”所控制,此藥“生之有時,採之有日,當其水源至清,有氣無質,得而採之,然後藥嫩而可取。否則,金有望遠之嫌而不適於用矣。

無論是外丹還是外藥,最終還是目標還是煉成內丹,最終要採的還是先天真乙之炁。名字是什麼其實不重要,陸西星說先天真乙之炁就是白虎初弦之炁,這和鍾呂丹道是一致的。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提到雙修,不瞭解的人絕對會理解成男女兩性方面,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