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伍柳仙宗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師徒良緣,如願學到了仙訣,“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有之靈物”。
遇伍守陽的事情是柳華陽自己說的,在《伍柳仙宗》中是這麼記載的:“明季伍子為直淺之說以開其先,國朝柳子為證論以衍其緒”,也明確了二人的法脈傳承關係。但是1780年時,假如伍守陽還在世的話,應該是207歲,所以學術界就有了一個話題:柳華陽真的是伍守陽的弟子嗎?事實很可能是這二位只是有傳承關係,柳華陽學了伍守陽的丹法,但二人並未真的見過面。為什麼這麼說呢,自然是透過柳華陽的著作看出來的。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柳華陽發表《金仙證論》。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發表《慧命經》。透過自序可知,柳華陽是在皖城忠潔庵完成此書的,安慶副將軍孫廷璧還專為《慧命經》做了序。
有此二部作品足矣。
嘉慶四年(1799年)五月初一,在北京仁壽寺柳華陽又有危險說和後危險說問世。
柳華陽北京還發生了一些事情。在閔一得的《金蓋心燈》中有記載,嘉慶四年,有一個自稱柳華陽的和尚來到了北京,也沒有去哪座寺廟掛單,就臨時在天壇東邊打了個地鋪。不久,閔一得慕名來訪,此時柳華陽已經六十多歲,看起來正值壯年,心想這位應該是有點真功夫。
柳華陽便拿出來自己的《金仙證論》和《慧命經》給閔一得看,閔一得卻聲稱曾經看到過這兩本書,作者是一位叫謝凝素的人。柳華陽就有些發懵,不可能啊,怎麼可能有人寫得和我一樣啊。
不過閔一得並沒有深究這件事,說只要是好書,能夠流傳下去就好,“何謝何柳”重要嗎?說是這麼說,不過閔一得還是認為柳華陽的《金仙證論》和《慧命經》是抄襲的,那麼這件事到底真相如何,當然也成了學術界的一樁公案了。
柳華陽在北京還收了兩個重要弟子:了空和了然。
柳華陽的弟子門人不多,主要有:碧蟾、瞭然、瓊玉、真元等,大體上有三個分支:
第一個分支是佛,包括瞭然、了空以及豁然、慧然四個佛門弟子,學習性命雙修的內丹功法。
他們這一支還發展了另一個分支。
光緒十一年(1895),了空二人在金山寺遇到了從淮安關水來的趙避塵,看這時間,這二位和尚都是百多歲啊。這就是傳說中註定的緣分,於是便把他們一生研究伍、柳丹法的感悟《性命法訣明指》一書傳給了趙避塵。天上掉餡餅,趙避塵很快就研究透了這部丹訣,自號順一子,晚年自稱千峰老人,廣收弟子,開創教派,名字非常高大上,“千峰先天派”,稍後再單獨講一講。
第二個分支是儒,主要以弟子李思白(號瓊玉)為代表。再傳弟子叫蔣克志,留下了一部《修道全指》,深得柳華陽寫作的精髓,圖文並茂,語言全部是白話,內容又極為詳盡,可以說是一部由淺入深,各階段功法口訣盡數公佈的不錯的丹經。
第三個分支就是道了,代表人是全真南無派二十代門人劉名瑞(盼蟾子),合南無派和龍門派心法,著有《敲蹺洞章》。
柳華陽的卒年不詳,有兩種說法:
一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左右,依據是正青山人梁靖陽在道光丙午年合刻《金仙證論》《慧命經》,在序中提到了柳華陽剛去世不久。按這個說法計算,柳華陽差不多就是百歲高壽了。
還有一種說法,據說在民國年間,準確地說是1919年,有人在北平見到過柳華陽,當然具體是誰,是不是真的已經不好考證了,假如是真有其事,那麼柳華陽就是一百八十多歲高壽了。
最後就是著作的問題了,後人對柳華陽的書評價完全是兩個極端,道教圈子裡稱它們“發前聖之未發,啟後人之未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