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伍柳仙宗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伍守陽絕對是道教界的天縱之才,可惜生不逢時,正值明末亂世,他的傳承及弟子很快就被歷史湮沒了。

關於伍守陽的師承,按照《天仙正理直論增注?直論起由》中的說法,他這一脈是龍門派的一個分支,從張靜虛—李虛庵(真元)—曹還陽(常化),傳到他這裡是第八代。龍門二十字派是:“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伍守陽就是第八代守字輩傳人。

張靜虛(1432-?)是龍門派第五代傳人,據說走哪都隨身帶著一張心愛的虎皮,幹什麼用呢?鋪好了當坐墊,想想那架勢應該有些氣勢吧,所以江湖上給他送了一個外號“虎皮張”。

張真人早年曾和兩個好友一起外出尋仙問道,一天夜裡看見西方有白光沖天,於是三人便奔西一路走了下去。不過路上兩個友人半途而廢了,只有他一個人一直走到了四川,並且遇到了一位仙師,見他求道心切,便收他在門下修行了多年。學成之後,師傅對他說:“為師在江湖上名聲不顯,你下山去吧,希望你能廣收門徒,把本門發揚光大。”

於是張真人便輾轉來到了中原,可惜一直沒有遇到多少有資質的弟子,只是在萬曆己卯(1579)年收了一個資質有限的李虛庵(1525-?),雖然後來又給他補課也沒能成就真仙大道。

李虛庵雖然沒有證得大道,並不是說他水平不高,在江湖上名氣也是很大的。萬曆丁亥(1587年),曹還陽(1562-?)和三個朋友一起勉強湊了六金來求學,不過這點錢太少了,李真人只是搖頭。兄弟四人回家後便到處打工攢錢,第二年便拿著三十金又來了,嗯,這次李真人表示勉強夠了。

曹還陽取法名為常化,開始學習金丹秘訣,苦修“五龍捧聖,轉神入定為懷胎”,天啟壬戌(1622)年六月十二日陽神離體,來到了新建縣西山面壁還虛,此後就不知道去哪了。

伍守陽是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遇到曹還陽真人的,此時曹還陽也是入門不久,道法還不是很高深。1594年到1622年師徒二人一直在一起,近三十年算是相互研究,共同進步。

至於一些文獻上說伍守陽曾經師事王常月和李泥丸(李虛庵),經學者考證後發現不太可能。

伍守陽學成後收了不少弟子,1615年收了吉王朱太和,以後又收了伍太初、伍太一、李羲人、朱星垣、顧與弢、姚耕煙(太寧)、謝凝素(太易)、史太素、胡太真等。

朱太和本名朱常淳,是老朱家的子孫,崇禎皇帝的本家哥哥,是伍守陽的大弟子,同時也擔負著記錄、整理伍守陽的丹法的重要工作,有錢人嘛。比如1615年記錄了百日煉精口訣,1622年採大藥口訣,1628年五龍捧聖(大藥過關)口訣,1632年仙佛合宗玄錄全旨,都是朱太和記錄整理的。

講了半天柳華陽呢,怎麼伍守陽的弟子中沒有提到柳華陽?

姓名:柳華陽

籍貫:豫章(南昌)?

出生時間:雍正十三年(1735年)

去世時間:?

主要貢獻:發展、完善了伍守陽的丹道

主要著作:《金仙證論》《慧命經》

柳華陽初學儒,據說“因入梵宇有悟,常懷方外想,見僧輒喜”,這應該是真的,因為他在《慧命經?自序》中說過:“幼年好佛,見僧則喜……”,總之是與佛有緣。

果然,柳華陽在皖水雙蓮寺剃度了,只是苦修多年後卻一直不能“悉慧命之旨”,非常苦惱,便每天夜深人靜以後,做五體投地狀,又發誓又叩頭,希望能夠感動佛祖或者神仙,讓他學到真功夫。

應該是誠心感天動地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柳華陽遇到了伍守陽,成就一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