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玄教是個什麼教?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說以上還不足以說明玄教和正一教的區別,那麼再看一看張留孫的一系列行動。
成立玄教的第二年,張留孫就風風火火地來找忽必烈,提出來要大力發展武當山,並把它列入大元朝的五年計劃裡,列入國家重點工程專案中。忽必烈也同意了,首先是擴建五龍觀,升級成為五龍宮,並且正式賜給官方名額。
五龍宮擴建完成後的1286年,忽必烈派葉希真去當住持,從此以後的五龍宮差不多成了中央直管單位了。五龍宮的擴建,帶動了武當山的道教規模和地位的飛快提升,鼎盛時期甚至到了和龍虎山並駕齊驅的程度。《元史》記載,泰定二年(1325年)七月,元政府“代祭龍虎、武當二山”,天曆二年(1329年)十一月,同樣是政府安排“道士建醮於玉虛、天寶、太乙、萬壽四宮及武當、龍虎二山”,其他還有,不再列舉了。由此可見,經過張留孫的有意扶植,成功的為龍虎山樹立起來一個相匹敵的對手。當然了,這裡面有張留孫體會上意才為之的一方面原因,但誰又能說他不是出於本心的呢?武當山和龍虎山鼎立那一天起,玄教和正一教地位就不相上下了,同樣,也沒人認為他張留孫只是正一教的一員了。時間長了,從龍虎山出來的那些人眼裡也只有張留孫沒有張宗演了,當然也就只有玄教沒有龍虎山了。
隨著寵遇日隆,張留孫的政治地位越來越高,官也越來越大,每有國家大事,忽必烈也會請教一番。
成宗也數次去崇真宮視察工作,順便看望老同志。大領導來了自然會有所表示,除了讓張留孫可以奉旨大量收購周圍百姓的土地以外,還撥專款用於宮觀的擴建,順便再聽他給講幾段《南華真經》,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化水平。成宗大德中(1297-1307),進一步加封張留孫上卿玄教大宗師,從宗師成功升級為大宗師了。
武宗時,張留孫的職稱又升級了,這次直接成了大真人,而且是個實權官,當了集賢院的老大,權力也升格到管理全國道教事務,史書稱此時他的權力和地位甚至還在大學士之上。
仁宗時,因為喜歡文治,所以經常招呼張留孫過來論道,被這個老道高深的學問所折服。延佑二年(1315年),進開府儀同三司,加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這次專門用玉石刻了玄教大宗師印,後來又加封闡道宏教衝元仁靖大真人,七個弟子也分別封了真人、銀印。
隨著張留孫的地位的增加,玄教的地位增加,再加上有武當山的助力,一個成立不足四十年的教派地位已經不在龍虎山之下了。
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十二月,彌留之際的張留孫對弟子們說:“經過我們的努力,如今玄教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值得我們全體同仁欣慰了。不過我們不能忘記根本,我們是道教,教義是以清淨無為為根本,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是宗旨。雖然我有幸得到了五代帝王的恩遇,這四十多年你們看到的可能只是玄教的昌盛,但是我一直戰戰慄慄如走鋼線,深恐以後會失去這些,你們今後一定要注意恪恭乃事,慎之慎之啊。”交代完後事,端坐而逝。
到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張留孫又被追贈為道祖神(應)德(佑)真君。
根據張留孫的安排,弟子吳全節接班襲了玄教大宗師的職位和集賢館知事。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玄教的教主嬗遞方式,這又是和天師道世襲的不同之處。張留孫有七十五個弟子,接班人完全由每任的大宗師自己選擇,就和太子接班當皇帝一樣,接班人先當玄教嗣師,上任教主過世以後就接班。當然了最終還是需要報告給皇帝,得到皇帝的“璽書”才行。雖然玄教的接班人並不是世襲的,如果兒子的確是最適合接班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根據《道園學古錄?陳真人道行碑》記載,“身為大宗師,擇可以受其傳者,非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