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小結第四,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義理深入發展,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陳摶創立了“無極圖”說後的教圖學的發展,張伯端發表了《悟真篇》進而完善了內丹的教義和哲學化程序,所以宋代可以說是儒道融合最為深入的一個時期。

宋元時代的道教界的名人也相當多,也不乏驚才絕豔之輩,不過總體上來說,多數道士與世俗凡人區別並不大。在宋朝道教組織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鬆散的,有的住在道觀中,有的乾脆就沒有道觀,只要是“奉其教而誦經”就是道士了,對了,還有道姑。就算是住在道觀裡的正式道士,也是可以在外面結婚生子。比如南宗張伯端就沒有度牒,石泰、薛道興也不是官方認可的道士,包括名傳道教界的邵雍,在這方面,道士還真不如和尚們守規矩。

當然了,真正的高道比如全真的王重陽、邱處機,南宗的陳楠、白玉蟾,真大、太一、淨明的教主,以及剛講完的張留孫等等,為道教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符籙法術的流行,上至高官,下至百姓都喜歡,而且不再只是道士的專利了,誰都可以買點硃砂、黃紙畫幾筆。比如雷法創始人王文卿就跑到江西副總管傅選家傳授雷法,也有大量記載官員、士子們學習道法,為的就是除暴安良、治病救人。眾多的教派都不怎麼在意道教的神聖、高大的形象和世界的創造和維護,而是更多的向下接觸了百姓的生活中,不求上進也好,和光同塵也好,在以一種道士的身份融入到現實世界中,道教也在這一時期更接地氣了。

當繁華逝去的時候,隨著華夏大地再一次南北分立,道教也再一次南北分裂,各演教義,新的道派紛紛興起。比如在北方就有太一道、真大道、全真教,而南方則有淨明道、清微道等。新道教的興起,道士們更加深入地融入進社會,少了避世隱修,多了世俗行走,儀軌、教義和教理相應地也發生了變化,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更加貼近了。有學者稱宋元道教是聖與俗的混融,神聖和世俗失去了涇渭分明的界限。

宋元時期,道教在醫學、化學、物理、生物等很多領域同樣有著巨大的成就,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時間來到了明清,道教又經歷了什麼,是否還有輝煌?敬請期待下一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