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玄教是個什麼教?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載的。忽必烈一家人則是越來越喜歡這個年輕道士,不但在兩京給他修了崇真宮,還讓他專門負責國家的祭祀之事。

轉過年來,時間到了至元十五年,忽必烈看張留孫道法水平這麼高,就問他想不想當天師,說我看你比張宗演強多了。張留孫說:“萬萬不可啊,我可不敢當天師,千年以來張天師都是世嗣的,您就饒了我吧”。

忽必烈想想也是,你們漢人就是窮講究,也不能讓你為難,那就封你一個上卿玄教宗師吧。於是,張留孫就被賜銀印,而且還被授了道教都提點,總管江北、兩淮以及荊襄各地的道教事務。

這麼看來,玄教似乎就是從正一教中分出來的一個分支,不過又和鍾呂內丹道分出五個分支不一樣,因為張留孫本來就是龍虎山的人,也沒有開創出其他的道法,完全就是皇帝任性的一個結果罷了。這一觀點差不多被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的,經常有人說“玄教由正一教分出,實一教而二名”,但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下面簡單剖析一下。首先,得認清玄教產生的背景是在元政府、蒙古貴族為了儘快穩定國家,需要加強對道教的接收和管理,避免出現宗教問題而影響他們的統治這樣一個大背景。元政府需要道教能夠成為教化底層百姓的順手的工具,這是全真和正一以南北方新道派出現的重要原因。和新道教不同的是,一個千年傳承下來的,有著根深蒂固的漢民族傳統的龍虎山張家總是讓人不太放心的,忽必烈也一直在考慮如何處理龍虎山的問題。

道友們會不會想到,玄教這個名字背後有沒有什麼含義呢?實際上它還真的暗含著忽必烈的一些想法。據張留孫分析,以皇帝為代表的蒙古人還是很崇拜我們的道教的,也想學著搞個清淨無為開創百年帝業什麼的,所以讓我牽頭弄出來這個玄教。《道德經》是道教的祖經,這應該是哪個門派都承認的吧?《道德經》雲:“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教的“玄”就是這個“玄”,實際上也表示出玄教就是道教正宗的意思。總之,道教就是玄教,其他的門派都是玄教的分支,只能當小弟了,這當然包括龍虎山,這其實就是忽必烈弄一個玄教出來的目的。

從1178年玄教成立開始,初期得到了龍虎山的鼎力相助,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技術給技術,大家都認為張留孫是自己人,你在首都發展得越好,對我們龍虎山老巢越有好處。於是先後從龍虎山借調來很多道士,有的在張留孫身邊協助他處理日常工作,有的則被派到了所轄的地區管理教務。據不完全統計,從龍虎山派出來的有名有姓的道士就超過五十位,其他考證不到的還不知道有多少。至此,有了國家最高領導的支援,又不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團隊和人才,玄教轉眼就成了事實上的一個教派了。所以說,玄教天然有一個和正一教或者說與其他教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事實上是由皇帝一手建立並扶植起來的。

第二個不同的地方實際上也有了,就是玄教的政治性太強了,它從建立起來就擔負起管理地方教務的工作,教裡的領導也都是公務員,享受著部級、廳級的待遇,根本不用發愁發展的問題。玄教的迅速發展,很快就形成了北方有全真教,南方有正一教,中間有玄教的三層劃分,忽必烈所期望的分化、削弱龍虎山的目的也超額實現。另外這一結果還給元政府帶來了一個意外之喜,就是這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真教向南方擴張的腳步,可以說一舉兩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