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當道教遇上變法,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制度。這種考試製度的推出,一方面加強了官方對道教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道教官辦的背景,長遠上看是更利於道教發展的。

再說幾句神宗時期的佛教吧。上一章提到了二程就理上論反佛,之所以反佛而並沒有針對道教,二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今日是釋氏盛而道家蕭索”。從前面列出的資料上可以看得出來,相比有幾十萬僧尼的佛教來說,道教這一兩萬人實在是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太可憐了,所以二程的矛頭主要是對準了佛教,對於道教雖然也是貶多褒少,但還會偶爾給個好評,這裡也就不再詳細展開說了,簡單說一下。

首先,二程對佛教了解是相當透徹的,因為他們曾經多次去寺廟裡實地考察,“出入於釋老者幾十年”,與大德高僧們深入交談,其學說中也吸收了一些佛學的內容,但儒釋天然就存在不可調節的世界觀,所以他們是排斥佛教的。

佛教構建的是虛幻的世界觀,他們認為儒家常住的世界觀是不合理的,而且在生滅變化觀和人性上的觀點同樣有悖於儒學。儒家的忠孝仁義的封建倫理綱常又是建立在家國天下的基礎上的,君臣父子是根基,佛教的出世,捨棄妻子、君父、世俗,脫離現實只為了追求自己超脫輪迴成佛的那一套,是倡導三綱五常的儒家們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二程直接說“釋氏之說,其歸欺詐”,“禪家出世之說,如閉目不見鼻,然鼻自在”。

二程說佛教的自私自利的人生觀是違背自然的,是違背天理的,佛教的很多理論前後不連貫甚至相互矛盾,哲學層面上,佛學又是隻務上達而沒有下學,如此種種吧,二程是在立足儒家的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對佛學加以深刻的批判,這種思想影響極為深遠,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均在他們的思想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了唯心理學和唯心的心學體系,從此佔據了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直到五四運動才被終結。

限於對佛學和儒學的腦容量的嚴重不足,這裡只能講些皮毛,深入的哲學層面的內容不是我能駕馭得了的,所以不再多講了。

正是由於新儒學的興起,到了百年以後的哲宗時期,也就是在大約1087年,官方正式下詔“考試官於經義、論、策通定去留,毋於老、列、莊子出題”,半年後再次下詔重申此命令,從此在華夏大地上儒學正式確立起了正統地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