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宋真宗崇道始末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光義的,根據《宋史》記載,“然不思修本以制敵,又效尤焉,計亦末矣”,這裡的“效尤”就是說宋真宗崇道是跟趙光義學來的,也就是說宋代崇道實際上是從太宗趙光義開始的,準確來說是從趙光義北伐幽州戰敗之後開始的。

總體來說,宋真宗的神道設教的一系列舉動和唐玄宗的聖祖降見,告賜靈符那一套算是半斤八兩吧,如果說這二位崇道還算是有點分寸,保持著一點理智的話,等到宋徽宗時,這位乾脆就把自己臆想成天神降世了,那才真稱得上是青出於藍了,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上面提到在真宗即位的前十年裡,他還算是一個勤修內政的合格皇帝,但並不意味著那時候的他不崇通道教或佛教。真宗從小就受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影響,對宗教早就有了接觸,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曾經爬上趙匡胤的寶座玩起了當皇帝的遊戲,趙匡胤當時就逗他說:“皇帝好當嗎?”真宗當時回了一句“由天命耳”,您瞧,小小年紀就深明道教的精義了。真宗登基以後,同樣延續了趙匡胤和趙光義二人堅持推行的用黃老思想治國的策略,景德二年(1005年),他數次向嵩山紫虛觀道士賀蘭棲真訪求無為之理,說:“朕奉希夷而為教,法清靜以臨民,思得有道之人,訪以無為之理”,1011年,真宗又向承天觀道士柴通玄“問以無為之要”,至少可以看出來那幾年還是把無為之道放在了心上的。

特別要提一下天台道士張無夢,他曾經多次見真宗,不但講授無為之道,還結合易經,從治身講到治國,向真宗灌輸只有無為之道才能夠令國家長治久安的觀念。在眾多高道的教導下,真宗對黃老之道越來越信服,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尊五千之訓,安億兆之民”,僅從字面上看,顯然真宗認為黃老治世足矣,當然我們不能因為一句話就下結論。

對於佛教呢,真宗時期是什麼情況呢?真宗在尊崇佛教方面,雖然沒有崇道那麼瘋狂,也並沒有差到哪去,而且真宗曾經說過,“道釋二門,有助世教”,“三教之設,其旨一也”,如果僅從資料上分析,他對佛教的扶持力度反而更大一些。比如到1021的(天禧五年),全國共有和尚397,615人,尼姑人,總數接近46萬人。透過一系列崇道活動以後,還是經過了真宗大量披度道士的情況下,1021年的資料沒有查到,但是1019年全國僅增加了1081名道士,89名女冠,全國道士總數也僅名,女冠731名,合在一起才2萬左右,這差不多已經是宋初道教規模最大的了。對了,1021年大宋當時的人戶口統計,共有戶,口人,道友們可以回頭再看看上一篇柴榮限佛的資料,即便道教如此發展,比起佛教依舊顯得那麼弱小。

下面再簡單講幾句道藏的編修情況。宋朝有過數次道藏整理工作,第一次是在趙光義時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不過沒來得及完工。第二次則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1008-1016)期間,是在宋太宗時期完成的基礎上進行的。當時,真宗命人把這些宮廷秘閣收藏的經書全部運到了杭州,由戚綸、陳堯佐負責,選了朱益謙、馮德之等一批道士參與修訂,到1016年三月結束。王欽若在做了最終的總校定以後,向真宗獻上了此次工作的成果——藏經4359卷,比太宗時多了622卷,真宗大喜,親自作序,並賜目錄名為《寶文統錄》。實際上王欽若雖然名聲不咋滴,五鬼之一嘛,還有就是長得矮小,還有大脖子病,又因為兩朝為相,也落下一個“癭相”的美名,但這都不能否定他的才華,1013年,他才剛剛負責完成了一千卷的《冊府元龜》的編寫工作,而且也是負責國史的編修工作。

在《寶文統錄》編纂同時,宋真宗又任命張君房為著作佐郎,從蘇州等地廣搜道藏經書千餘卷,再從越州、台州等地各收集舊道藏本千餘卷,在這四種“道藏”的基礎上,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