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八仙背後的故事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補辦了一個身份證,解決了戶籍問題,說他是五代時的一個伶人,姓許名堅,藝名叫藍采和,感覺在八仙故事裡存在感最差吧。

總之,經過宋、元時期的流傳,八仙的人物、故事逐漸豐富,到明代基本定型,直到今天,在民間一直有極高的人氣值。

之所以會形成八仙文化,鍾呂的內丹理論的影響力或者說是這二位的名氣起著關鍵的作用。實際上,最早關於鍾呂的記載是北宋的《宣和書譜》及《宋史?陳摶傳》,隨著民間對鍾呂的傳說越來越廣,這二位的身份便從單純的民間信仰轉正成為了得到官方認證的神仙,從此便正式得到了官方的供奉。隨著被加封真人啊,祖師啊,接著又是遍及全國的修建祠廟,幾乎引領了兩宋的神仙信仰風向了。當然了,道教在其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漸發展成了以鍾呂為核心的八仙團體。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道友關心過八仙的座次問題?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座次順序。如果按年紀排序不太合適,按入道時間也不合適,按能力還是不合適,所以這裡也不再糾結,不過八仙中的老大當屬漢鍾離,這應該算是道教內部的預設了。為什麼說他是老大?在山西芮城縣永樂宮純陽殿裡有一幅著名的壁畫《八仙過海圖》,左側第一位就是鍾離權,當然從道法傳承上來說他也是第一位的,算是不負責任的排序了吧。

八仙中流傳最廣、人氣最高的當屬呂洞賓,民間關於他的故事也是最多的,那句“狗咬呂洞賓”的歇後語想來應該也給他的知名度加分不少。

除了山西的永樂宮是鍾離權和呂洞賓的大本營以外,著名的岳陽樓也有呂洞賓的痕跡。呂洞賓是位大詩人,道友們可以翻翻《全唐詩》,裡面有很多他的詩作,其中有一首詩“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去過岳陽樓的道友們不知道是否注意過北側的那座二層的綠瓦的三醉亭,它就是根據這句詩修建的。

最後,再說幾句八仙過海。為什麼民間對八仙如此喜歡,流傳如此之廣,要說對八仙名氣做貢獻最大的,首先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了。八仙過海的故事早在元雜劇中就開始流傳了,到了明朝,吳元泰在通俗小說《上洞八仙傳》裡又詳細描寫了八仙過海大鬧龍宮的故事,感覺龍宮也夠衰的,孫悟空鬧,八仙也鬧,好像挺菜的樣子。

吳元泰的小說取材大多來自元代的雜劇,八仙過海這段情節則主要是參考《爭玉板八仙過海》,具體情節就不講了,估計都知道,百姓之所以喜歡這個故事,除了情節真的不錯以外,其中反映出來的八位齊心協力,敢於挑戰封建統治的行為,也許恰好打動了每一個人心裡那個敏感點,所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也許蘊含著每一個普通人對強大的莫名的嚮往。

與八仙有關的更多的故事就不多說了,瞭解了八仙背後的知識以後,再看這些故事是否感覺更有意思一點了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