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當道教遇上昏君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增加點樂趣就沒人知道了。
假如皇帝能把崇道的心思放在如何發展民生、治理國家上……當然,這只是假如,事實是這位道君皇帝的統治成為北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敗的時期,奸佞當道、構設黨禁,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內憂外患加劇了北宋的滅亡。
最後再講一講徽宗時期的道藏的整理方面的情況。
徽宗非常重視道經的整理、修訂,剛當上皇帝以後就開始在“天下搜訪道家遺書,就書藝局令道士校定”。此後這項工作一直沒有間斷,1113年徽宗還下過一道詔令,命令各地方只要找到道經,都可以透過官方加急送到汴京來,普通的道經竟然和緊急文書、情報一個待遇,可見這位皇帝求仙經的迫切心情是多麼不務正業。
1118年八月,資政殿大學士鄧洵武打報告說打算從《道藏》裡選幾十部經書製版印刷,發到各州各郡大家要學習,徽宗當然是非常高興了。
1118年九月,蔡京建議集古今道教事為紀、志,徽宗同樣高興得答應了,而且還並賜名《道史》。三年後,又專門批示這部《道史》要採用紀傳體例編寫,其中的《紀》這一部分的斷代是從天地初分開始,以三清為首,依次是三皇五帝等等,依時間先後收錄紀中。《志》這一部分則是分為了天、地、宮府、品秩、輿服等十二大類。還有一部分是《傳》,分為十大類,按先後順序收錄了從漢到五代期間歷代得道之人。由此可見,徽宗從最初就是按照正史的體例來編纂這部《道史》,至少他希望這部《道史》就是一部正史。
道藏的整理方面,徽宗先後兩次組織道士增校道經,第一次是道士劉道元負責校定道教遺書,使“道藏”增至5387卷。後來又組織人手編輯了《萬壽道藏》(又稱《政和道藏》《政和萬壽道藏》),至此道藏規模增加到540函,5481卷,並且全部雕版刊印,成為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可惜,耗費無計的道藏在金人南侵時全部被焚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