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當道教遇上昏君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寺成了道教的財產,貌似佛教也成為道教的附庸,兩萬多道士管著四十多萬和尚,真不知道這些世外高人,方外大德們是怎麼碰撞到一起的。
事實上,這項命令並沒能真正得到落實。首先是來自全國的和尚、尼姑們的集體反抗,其次是哪座廟不和地方官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想動這個龐大的勢力哪會那麼容易,更何況你只是一個只會玩的昏君,所以政策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貫徹。
1120年,隨著林靈素的失寵被貶,徽宗也在各種壓力下宣佈恢復寺廟,道士們也重新做回了和尚。
為什麼林靈素要如此打壓佛教呢?如果僅是因為當年那位師傅對他幼小的身心迫害所致似乎有點過分了,反正《宋史》中是這個觀點,“欲盡廢釋氏以逞前憾”。在《佛祖統紀》中則是這麼說的,當年林靈素不務正業,仗著會點妖術四處浪,結果混得以乞討為生了。有一天他浪來浪去,浪到了楚州的一座寺廟裡,肚子不爭氣,於是就想要一個盒飯,結果卻和廟裡的一個叫慧世的和尚打了起來。二人先是對罵,接著又互毆,最終一起去找縣太爺打官司。從那以後,林靈素就恨上了佛教,“日夜以毀佛為事”,把毀佛都當成了畢生的事業來做了。
如果《佛祖統紀》記載的是真實的原因,那麼林靈素就更不堪了,從小就遭受長期的虐待還可以解釋為積累下仇恨,僅僅一次貌似平常的衝突,就把一個千年的宗教恨上了,這個人就真的太可怕了。
就這樣,最不適合當皇帝的徽宗,在有了林靈素的忽悠後,徹底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了,在他二十多年的執政時期,妖妄日盛,雖然把道教扶持到了巔峰,但卻把整個國家拖向了滅亡的深淵。
公元1125年十月,金太宗分兵東西兩路大舉南侵。這段歷史道友們應該都清楚了,西路軍主將是宗翰,十二月童貫就嚇得從太原逃回了開封,反倒王稟主動率領太原軍民浴血抵抗。東路軍主將是宗望,燕山府郭藥師直接投降,並且奉上了大宋的詳細軍情,順便給金兵當起了導遊。
眼看兩路金兵來勢洶洶,這位教主皇帝仍然沒有想過起用名臣良將去抵禦外敵,反而派人四處去燒香磕頭,希望天上的弟弟和玉皇天帝能保佑他的社稷平安。
當金兵過了黃河,眼看就要兵臨城下了,劉知常施法煉製了不少“神霄寶輪”,徽宗派人用特快專遞送到各地神霄宮仔細供奉,心說這些可都是法器,開過光的,這樣應該可以鎮壓四方,免除這次大禍了吧。
可惜,一切都沒有按照這位三合一皇帝的意願發展。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各方壓力之下,徽宗下詔罪己,同時宣佈要壓縮各級政府的開支,基本工資都不能保證,獎金什麼的就別想了,並且把之前利用各種手段霸佔百姓的土地如數歸還原主。第二天又下詔,把眾道官全都免職,養不起你們了,給宮觀的免稅土地也要收回來,如此種種,涉及了幾十件以前所做過的傷民害民的大事,至此,徽宗總算知道了國富兵強才能保住大宋的江山,神仙道士是擋不住南下的金兵的,希望各地軍民拿起武器,共抗外敵。
徽宗拉著蔡攸的手說:“我平日性剛,不意金人敢如此。”然後就暈了過去。不久,徽宗下詔內禪,傳位給太子趙桓,自己呢就勉強改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吧,三合一的身份是怎麼也不願放棄。
一切都太晚了,十幾年來,從皇帝到百官,有幾個人把心思放在正事上的。當金兵圍困首都時,三軍總司令兵部尚書孫傅甚至還請來了道士,打算施展了六丁六甲法術生擒金兵元帥,結果神兵沒來下來幫忙,卻被這幫騙子把城門開啟,金兵反倒是成了天降神兵。
當徽宗和兒子欽宗連帶全家老少被金人“悉虜以去”成為階下囚以後,依然初心不改,經常是一身道袍,向道之心不改,有沒有給他的囚禁生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