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當道教遇上昏君 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舉一國之力,不用自己辛苦打怪升級,直接就砸錢轉職成為了一個集教權、神權、政權為一身的,上管天庭、中管人間、下管地府的教主道君皇帝了。

多年的心願達成了,徽宗對大臣們說,以後上表時,道教方面的事情,可以尊稱我教主道君皇帝,涉及政務、軍務等方面的奏表就不要這麼稱呼了,政教還是要分開的嘛。

在徽宗看來,自己已經升級到頂級了,應該足可以懾服外敵,百姓歸心了吧,憑我這樣的地位,天下太平,政權鞏固還不是理所應當了嘛。除了徽宗自己以外,誰都知道這就是一個笑話,會加速北宋的滅亡倒是真的。

拋開政治不談,在徽宗他們上演著一幕幕鬧劇期間,對道教的扶植力度自然不可能太小,所以對於道教發展是利好的。

他招攬了大量道士,比如張繼先、張虛白、劉混康、王仔昔、王老志、王文卿、王允誠、徐知常、徐神翁(元雜劇中的八仙之一)、劉元道、魏漢津、皇甫煥等人,還有不少女冠,如於仙姑、馬仙姑、虞仙姑、陳瓊玉等。同時還讓各地選派優秀道士來首都的道籙院學習深造,各州縣也設立了道學,開設《黃帝內經》《道德經》《莊子》《列子》等學科,太學裡還安排博士專門講這些經書。

1114年,徽宗親自下詔設定二十六等道階(有的資料上說是十等),八等道職,品級和俸祿相當於中大夫到將仕郞。各道職也有相應的職責,除了不直接參加地方政務以外,和正式官員享受同等待遇。

1118年,徽宗又下詔設定了十一等道官,有和文官的品級相對應的自己的一套官名體系,其中侍宸最高,林靈素、王允誠、徐知常等九人都是侍宸。

同年,徽宗還專門下詔把《史記》中的老子列傳放到第一位,並把老子列為上聖,隨後,把《莊子》《列子》《亢桑子》《文子》等一併列入國子學,把《道德經》改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親自注解,以提高它的地位。由於徽宗的重視,宋朝僅《道德經》的注、解、論、釋等就有二十多位名家的作品問世,多數都被收入了《道藏》,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有兩個,一是高道陳景元的《道德真經藏室篡徽篇》,再有就是徽宗的《御解道德真經》。

隨後徽宗要求以後科舉考試時,《御製道德經》也要作為出題的經書,實質上就是鼓勵儒生們也要學些道教經義,從而從官方確定了道經在科舉中的地位。

1118年徽宗還下令鑄造神霄九鼎,放在上清寶籙宮神霄殿內供奉。九鼎的含義盡人皆知,但也不是隨便每個人都有資格鑄造九鼎的,徽宗就敢,而且鑄了不止一次。

1121年,蔡攸建議增加女冠的地位,增加女道籙的職務,堪稱尊重女權的先行者。

就這樣,隨著徽宗的佞道,道教地位日益提高,宮觀經濟發展迅速,徽宗自己就說過,從三皇五帝以來,道教就是在我這裡發展到了頂峰。道教的過度發展,不可避免地衝擊了儒學,徽宗時期科舉混亂,吏制也是一鍋粥,進一步加劇了內部的階級衝突,如此一個糜爛透頂的大宋,拿什麼去面對即將南下的金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