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天命和無為而治,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縱觀宋元這四百年曆史,中國好不容易從五代戰亂中掙脫出來進入統一的發展階段,隨著金代遼南侵,北宋滅亡,歷史又重回南北朝時期南北分裂,隨後又是元代的短暫的統一,道教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歷了北宋的繁華,金代新道教的興起,元代的三教融合,這又是一段如何精彩的發展歷史,出現了多少精彩的故事和卓越的人物,下面先從北宋的開國的兩兄弟開始說起。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道友們應該沒有不熟悉的吧,960-976年在位,也算是一個手持蟠龍棍的英明神武的馬上皇帝的形象,他的生平就不多講了,我們只談談他的宗教政策。

在跟隨柴榮征戰天下的時候,趙匡胤本來是非常信仰佛教的,對於道教則還沒什麼感覺,直到黃袍加身以後。

趙匡胤的皇帝是怎麼得來的道友們都知道,作為後周的禁軍統帥,說他是皇帝柴榮最為信任的大將也不為過。趙匡胤親眼見證了柴榮限佛的全過程,也親眼看著柴榮親手去毀掉了那尊誰都不敢去碰的鎮州大悲佛佛像。那時那刻的柴榮是否心裡有過害怕誰也不知道,雖然他說即使佛祖親來也願意看到他為了天下百姓這麼做,但在古代真敢對佛像下手的人,是需要大勇氣的,就算他是一國皇帝。這件事對於趙匡胤來說,印象可以說是非常深刻,所以當他看著柴榮因為胸口生瘡最後痛苦地死在北伐路上的時候,想得最多的可能這就是柴榮毀佛像遭到了報應,更加加深了他對於佛教的敬畏和信仰。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同樣跟隨在柴榮身邊的趙匡義應該有同樣的感受。

當然了,關於柴榮的死因,正史記載不多,後世想探究的人不少,結論無非就是累的、病的,還有人說是趙氏兩兄弟下的黑手,甚至有人想到了佛教派出了高手暗殺等等,看看這些東西還是可以適當調劑一下大腦的。

在趙匡義的策劃下,當趙匡胤在陳橋被披上那件黃袍時,他心裡是否也對滿天的神佛禱告了一番,感謝了一番,並許下了種種好處呢?反正他960年正月兵變稱帝以後,立刻就宣佈把他的二月十六日的生日那天就確定為長春節,並在相國寺舉辦了一場大型生日party。這還不算,他同時宣佈要剃度8000人出家,算是對佛祖表達一點點的謝禮?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的崇佛禮佛的舉措實施,比如對四川轉運使沈義倫說你該孝敬孝敬朕了吧,於是沈大人就急吼吼地送來了一部用金銀字寫就的《金剛經》來。再比如又組織人編修《大藏經隨函索引》,曾出版過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官刻木雕版的佛教經典《開寶藏》,這是當年玄奘取回來的一部大藏經。還有趙匡胤還曾派內侍去普賢道場峨眉山裝修佛像,派157個和尚組團去西天取經,規模可是比唐三藏的取經隊伍壯大得多了。966年,河南進士李藹不信佛教發表了一篇《滅邪集》,趙匡胤知道後大怒,把李進士給流放了。如此等等吧,足夠說明他對於佛教的崇敬之心了吧。

如果說趙匡胤對於佛教的因果報應是深信不疑的話,那麼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時候,他同樣對道教的天命觀有了新認識,也不再無視道教的存在,開始認真接受並考慮利用道教,特別是道教的天命做些文章了。

相傳陳摶很早就見到過趙匡胤,那時對他說過“此真命也”的話,只是趙匡胤當時還沒有任何稱帝的想法也就沒往心裡去,這也難怪,在柴榮的光環下,這得需要有多麼強大的心臟才能生出取他而代之的那種野心?

但是眾口鑠金,說的人多了,聽的多了,總會讓人有些想法的。《宋史》中記載了術士苗訓也曾在趙大北征時說過“視日上覆有一日,久相摩蕩”,意思是你代周這就是天命,不代都不行。想必類似這種趙匡胤話沒少聽到,趙匡義同樣也聽了不少,所以當天晚上陳橋兵變時,趙匡胤便順著苗訓的話說:“有天命者責任自為之,不汝禁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