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張伯端和邵雍的一次握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的佛經中尋找答案。結果是失望的,沒有找到一點線索,這就有點受打擊了,不禁有點灰心意冷,懷疑自己本來就不是個當和尚的料,於是就把自己多年的學習筆記燒了,找到師傅說:“師傅,看來我不適合於搞理論研究了,不再想這些佛經佛理了,我打算出去轉轉,反正能吃飽飯就行了。”
智閒這一出來跑了不少地方,這一天來到了南陽,眼看這裡風景不錯便暫時留了下來。一天,他打算種點菜,在開荒的時候,隨手把一塊石子扔了出去,恰好打在一根竹竿上,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音,和尚立刻愣住了,突然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機緣——頓悟。經過這次頓悟,智閒明白,只有把以往所學的全部丟掉,才能洞見本心,這就是一擊忘所知,擊竹有感的典故。上面說過,張伯端是很認可頓悟思想的,所以對智閒的這次機遇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邵雍為什麼會預知有人來訪?難道是傳說中的未卜先知?
儒家認為,按照《易經》的理論,如果某一個人心性潔靜,就可以達到一種“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境界,儒家稱這種境界為“天人感應”,意思是說天和人本是同類相通,可以相互感應的。天是老大,自然可以干預人事,人雖然不能反過來管老天的事情,但卻可以感應上天,當然了,能感應上天的人,肯定是相當不簡單了。邵雍提前感應到有個重要的人物來訪,除了說明張伯端是個可以影響天地的大人物,他的來訪是件驚動老天的大事以外,也說明邵雍的大儒境界幾達至境,因為天人感應可不是隨便讀幾天書就能達到的境界啊。
第三,邵雍是怎麼成卦的?好像他也沒有拿出幾枚銅錢來爻卦,也沒用到蓍草、竹籤之類的工具啊。涉及主旋律,不便很深入地講這些,這裡簡單提幾句《梅花易數》裡面的起卜方法。南懷瑾在《易經系傳別講》中說過這麼一段話:“梅花易數這種卜卦的方法,大家都認為是邵康節先生流傳下來的。不要銅錢搖,也不要抽籤。一個人一進來,‘先生請你卜個卦’,這樣卦已經卜好了。”
估計道友們都見到過有人用三枚乾隆通寶或者五銖錢之類的卜卦,也看到過抽籤的,那麼不用銅錢,不用抽籤,卦是怎麼卜的呢?這就是邵雍的創新,他的起卦方法非常靈活,也非常多,比如來人求卦的時間,就是非常常用的一種起卦方法,用到了年、月、日、時,當然是用的干支法而非現在的數字,具體就不多講了。還有很多其他起卦方法,比如根據求卦的人從哪裡來,是男是女,是站是坐,在東在西,說了幾個字,周圍有什麼東西,或者有什麼聲音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起卦,所以邵雍的起卦方式極多,也極為靈活。至於有了卦以後如何斷卦,又要分體、用,萬物立象,還要結合變卦和互卦來看過程和結果等等,總之就是極靈活又極複雜。
所以,在他們聊天的過程中,當張伯端忽然向邵雍問起自己的仙途如何時,邵雍自然是無須銅錢、籤筒,心中立刻就有了卦象,結果也就知道了。有道友會問,你說這麼熱鬧,邵雍是按什麼起的卦?按當時的時間、按張伯端的那句話,按他的年齡,按二人的所處的方向位置等等均可以成卦,如果道友有興趣,私下可以再交流,這個話題就到此為止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