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佛道之爭風煙再起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能力,於是,那些被全真教佔去的房產、地盤自然就想要回來。如果僅是要回來,雙方就一笑泯恩仇了,事情自然沒這麼簡單,等到皇帝都皈依我佛以後,對全真教的打壓更有力了。
統治者的宗教政策的變化,同樣起到了引導佛道之爭和導致道教完敗的重要因素。蒙元從最初的相對平等的宗教態度,到忽必烈時期的偏袒佛教,誰和皇帝走的近就偏袒誰,放到現在也一樣,所以忽必烈受了八思巴灌頂以後,蒙古貴族中皈依佛教的那就更多了,偏袒佛教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所以,這場歷經了近三十年的宗教之爭,最終以蒙元政府的一邊倒的態度劃上了句號。
那麼蒙元政府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引導了這次宗教之爭?
中外學者對蒙元時期的歷史還是非常感興趣的,至少在現在看來,那個時期的歷史算是跨洲的國際性的。在蒙哥時期,還在堅持執行成吉思汗的宗教平等政策,政府對於宗教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偏向性。之所以會有宗教之爭,原因是蒙古人試圖透過這種辯論的形式,看一看究竟哪種宗教更適合於統一帝國各疆域、各民族和各種族的意識形態,更利於把這片廣袤的領土早日穩固下來。這一點,也可以從當時首都和林中有十幾座不同的宗教寺廟、教堂得到印證。
不過宗教政策的實施,肯定是要隨著疆域內的民族成份和領土的變化而改變的。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清楚,元以前的蒙古帝國實質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聯盟,這也是它允許多種宗教並存,而且至少表面上是平等共存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要想找到一個適應當時情況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宗教又談何容易。所以,蒙元初期,蒙古人的基本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則是,任何一種宗教必須是有助於我的統治而不能威脅到我的統治的才是好宗教,好宗教才允許存在才會得到扶植和發展,就連本族的薩滿教也不例外。
雖然還沒有證實在1255年前後究竟發生了多少次宗教辯論,不過至少可以推測出,在蒙哥時期,就是第一次佛道之爭的前後,1254年至少發生過基督教、伊斯蘭教和道教之間的辯論,和佛道辯論一樣,它們之間的辯論也是一對一的形式。1256年,又發生過噶瑪派老大噶瑪拔希和基督教之間的辯論。順便說一下,當時的蒙古人稱基督徒為“也裡可溫”,道友們看到相關文獻時明白就好。
到了忽必烈時代,西北諸王的伊斯蘭地區的分裂後,伊斯蘭教徒人數銳減,再想得到和其他宗教平等的待遇顯然不可能了。為了避免西藏也脫離出去,元政府更加重視和佛教、藏傳佛教的優渥就好理解了。對於蒙古人來說,漢地的佛教和藏地的佛教本來就是一樣的,哪有心情去區分它們。
當然了,以前成吉思汗對全真教的優渥,那是因為當時它並不強大,而且還對蒙元的統一事業有幫助。如今統一了,全真教的迅速擴張,還佔有本土優勢,怎麼可能不遭人顧忌?好在蒙古人也不好意思派幾個萬人隊,把道士們抓起來全都埋了,而是採用了這種非常溫柔的辯論方式來打壓道教。
既然你敗了,那麼對不起,以後得再退讓些,所以,從李志常以後,掌教開始由政府任命了。這說明什麼,全真教的老大已經和普通官員一樣不能你們自己說了算了,你們的老闆都得由我任命,如果不聽話可以隨時換一個。
至於什麼化胡經之類的,那都不重要,這也可以從全真教歸還廟產勉強說還算順利,但是廢棄燒燬偽經卻遲遲沒有推進這一事實上看得出一二來。到1281年第三次辯論以後,在佛教的強烈要求下,全真教才把化胡經之類的偽經燒了。佛教和道教的針鋒相對,如果背後沒有統治者的推手誰相信?
此外,早在窩闊臺、貴由時期就已經在為佛教撐腰了,開始是禪宗,以後是藏傳佛教。當然這也是出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