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改革天師道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巢甫雖然透過創作經書,在自己家族葛家道的基礎上創立了靈寶派,但靈寶經系深奧難懂,篡改、偽經同樣是混亂一團,因此沒在葛巢甫手下成功流行起來。實際上,在上清派和天師道大行其道的時代,想去挑戰權威,取得各界認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幸,靈寶派遇上了陸修表。靈寶派的義理、修煉思想、齋儀等非常符合陸修靜的思路,而且陸修靜也敏感的意識到,靈寶派的很多思想較其他道派更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如果推行的話,會得到當權者的更多的認可和支援,所以陸修靜對靈寶派的經書極為重視,透過闡釋改變了它們深奧難懂的現狀,甚至齋儀也主要在靈寶派齋儀的基礎上制定的。
正是因為陸修靜對靈寶派經書的整理和推崇,大幅度地提升了靈寶科儀的影響力,靈寶派才得以在全國推行,所以說靈寶派的發展過程中,陸修靜是相當關鍵的人物,是真正讓靈寶派發揚光大的人,說他是靈寶派的實際開創人也不為過。
陸修靜共整理了靈寶派經書五十五卷,除了對精粗糅雜,真偽混行的靈寶經書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摒棄疑偽經書外,特別對齋儀方面的內容加以綜合整理,劃分儀式節次,確立各階段的名稱,讓靈寶科儀的結構得以定型。
根據古靈寶經,陸修靜在《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中修訂了以靈寶科儀為主體的九齋十二法,並且加入了標準的音樂以及靈寶傳授儀典,將傳授儀的規定和文書整理為詳備的程式,讓道士們可按照程式、儀規進行儀式活動。對投簡儀的改革,則整理成《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並透過對諸如《元始五老赤書玉訣》等經書闡釋,使靈寶經更容易理解和傳播,使“靈寶之教,大行於世”。
437年,陸修靜在32歲時完成了靈寶經目和靈寶經目序地編撰,接著又完成了一系列的靈寶派經書的整理。如果仔細研究他在這一階段寫的經書,就會發現他的信仰有明顯向靈寶派轉變的傾向,這和他早期作品《道門科略》裡的天師道思想有著明顯的區別。
例如,在《道門科略》開篇對大道的論說,“夫大道虛寂,絕乎狀貌……”,這明顯是對天師道尊奉的太上老君就是大道教義的認可。《太平經》中有很多關於道、元氣和天之間的關係的論述,把哲學的、唯心的道神化,這種思想是包括天師道在內的後世道教的直接思想來源,所以,早期的陸修靜是肯定天師道的太上老君的創世神的教義的,也是對天師道的宇宙觀的認可。
但隨著陸修靜對靈寶派的經書的研究及整理後,對靈寶派所說的道則更為認可了。古靈寶派認為道是《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和大梵隱語自然天書,至於在前文提到的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等,只是靈寶派所尊崇的最高神靈,是大道的執行者或具體化的表現,靈寶派並沒有賦予他們並創世的能力。在《靈寶經目序》中有“夫靈寶之文,始於龍漢……”等敘述,這已經很明確地說明陸修靜已經承認靈寶派這種《靈寶赤書五篇真文》的創世之說,也認可了元始只是在不同的劫運期傳播此經,救度天人的觀念,這顯然和天師道的太上老君創世的不同的宇宙觀。
當然,類似的觀點,在《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洞玄靈寶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靈寶自然齋儀》等很多的經書上同樣都有所體現,進一步能說明陸修靜從早期對天師道的太上老君即大道的信仰向著靈寶派的大道的轉變。再往深入裡說,其實就是中國道教開始了對經法本身的尊崇,而且是把經法作為至高神、創世神般的尊崇,以前那種對神靈的無上的尊崇,則轉變為他們是掌握經學、傳播經法的存在。
陸修靜並非只進行編修文字的工作,他也有能力親自實踐操作。宋明帝泰始七年(公元471年),他在崇虛館為生病的皇帝舉行齋儀,有上百人觀看齋法,皆目睹現場出現的吉祥徵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