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改革天師道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際上,我們在前面已經反覆說過好多次了,自從黃巾起義開始,利用宗教組織的起義一直就沒有斷過,此後的孫恩起義再加上帛家道、李家道等這些民間巫覡搞得烏煙瘴氣,給統治階級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總感覺這些神神秘秘的傢伙不一定哪天又要鬧出點什麼動靜來,總之就是讓人不放心。但他們也沒辦法,自從三國以來,政局就一直動盪不安,所以這些皇帝、高官、士族老爺們相互爭權奪位,動不動就殺得血流成河的,哪裡有精力專門管這些事啊,不過這個隱患卻一直記在他們心裡的。
道教自身呢,只能說讓有志之士扼腕,一點也不爭氣啊!到南朝時,規模最大的五斗米道的組織機構已經鬆散崩壞,渙散雜亂,教法綱頹,戒律廢弛,不順教令,輕道賤法……,感覺就沒有一點正能量了。
自己不爭氣還不算,雪上加霜的是來自佛教的壓力越來越大,把道教壓迫得更節節敗退,手忙腳亂的,上一章已經說過這個問題,就不再重複了。
所以,和寇謙之整頓北方道教時情況差不多,南方的道教同樣是到了不整頓不行的地步了。陸修靜在《陸先生道門科略》中就表達了對當時道教界現狀的憂慮,以及他試圖整頓道教的意圖。個人感覺,北方的寇謙之成功完成道教改革併成為國師的訊息也許是給了陸修靜直面這種糟糕現狀的勇氣,也許還有一種擔憂道教被統治者清洗,甚至被斬草除根的深深地憂慮,要知道,北方可是剛剛發生過滅佛事件啊,那可是真正的血淋淋的現實啊。
於是,當積累了足夠高的聲望,確立了自己在南方道教界的領袖地位以後,透過整理道教經書,制定科儀規範,陸修靜開始了對南方道教的改革,並且提出“佐國扶民”、“意在王者尊奉”等口號作為總的行動綱領。
這次改革非常全面、徹底,涉及到機構、管理、人事、獎懲、儀軌、齋戒、威儀……,總體上就是對內苦練內功,對外樹立形象,從裡到外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沒有低階趣味的、高尚的、形象好的嶄新的道教。
總體看,主要的改革包括下面幾大方面:
一、加強人口普查,規範戶籍管理。
無論你要推行什麼,還是要教化什麼,歸根到底還是落實到人上面,如果連下面的人有多少,他們都在幹什麼,都在想什麼都不知道,那一切都如水中月、鏡中花,用現在的話說,沒有深入到基層中去,浮在水面上,是典型的官僚作風。所以,陸修靜這一步改革就可以精確得掌握整個南朝,也就是自己手下究竟有多少道民、道士。
首先是嚴格執行錄籍制度,就是人口登記制度。和早期的天師道相仿,雖然並不要求所有道民必須出家成為道士,但是必須要編戶入籍。這種做法和我們現行的戶籍制度相似,戶籍是以戶為單位,全家老少都要登記入冊,這個冊叫命籍,但每戶手裡沒有戶口本,統一由各治道官專門管理。負責人口普查、登記和管理工作的就是原來天師道治下面的道官,由職業道士擔任,叫守宅官。
人口普查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道民自己上報人口,二是守宅官定期下基層檢查。道民在參加每年的三會日活動時,都要向道官彙報家裡人員變更情況,比如婚喪嫁娶,生了孩子,死了老人,嫁了女兒還是娶了老婆諸如此類吧,反正是隻要家裡人口發生了變化,都要在三會日時及時上報。守宅官除了管理好命籍外,還要定期下去檢查,這樣就防止有道民虛報、假報。
透過這樣的命籍管理制度,就可以相對精準得掌握治下的人口數目及人口變化情況,實際意義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人口普查,這對統治階級來說明顯是有利於加強人口管理。
二、健全三會日活動,上一卷講張道陵時解釋過這個三會日,就是沿襲至今的的一年三次聚會,也是中國道教重要的儀典節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