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茅山宗師之百代名師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章再詳細聊。

陶弘景在煉養方面的成就,則以《養性延命錄》為代表,他是極為重視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修真養生精神和方法的,主張形神雙修,養性與煉形並重,這些思想對後世道教影響極大,同樣稍後再總結。

陶弘景在其他領域的作品,諸如曆法、文學、丹道等,下面再分別聊。

二、醫學成就

醫道不分家這也是老傳統了,也有十道九醫的說法,陶弘景的醫術之高是公認的,而且醫學上的成就幾乎遮蓋了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前面提到過,他生在醫道世家,爺爺“兼解藥性,常行拯救為務”,老爸“深解藥術”,再加上他自己後天的努力,所以陶弘景在醫學、藥物學、藥性等方面的有很高的成就也就不難理解了。實際上,歷史上還有很多廣為人知的名醫道士,很多人只知道他們是名醫但不一定知道他們實際上是道士,比如葛洪、孫思邈、張景嶽等等。

陶弘景的醫德還是極讚的,這些在一些文獻上有記載,當然,行醫、治病救人一直是道教人士傳道立教的重要手段,是每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成功道士的必修課,這一點實際上古今都差不多。道友們如果關注一下西方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歷程就能發現,傳教士們除了帶來了西方的科技、商品以外,西醫也是他們迅速得到地方認可、接受並融入的重要手段。

陶弘景在醫藥方面的成就,實際上與道教的煉養理論也是緊密相關的。他的醫學方面的思想和仙道貴生一致,醫道最終是為了煉養服務,是為了長生服務,這才是醫道為什麼是高道們的必修課的原因。至於治病救人,那只是副產品,您沒見過道士在商業街開個醫館,天天坐那裡給人開方治病的吧。

《本草經集註》是陶弘景的最重要的一部醫學著作,這部書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名醫別錄》,這是魏晉以來的藥物整合的一部本草書,另一部是《神農本草經》,這是漢代的一部經典醫書。陶弘景就是從《名醫別錄》中精選出365種藥物,與《神農本草經》合在一起,最後改編成了這部《本草經集註》,裡面共記錄了730種藥物,其中從《名醫別錄》中引用的藥物用黑墨水書寫,而引自《神農本草經》中的藥物則是用紅墨書寫。個人不負責任猜測啊,這個紅墨估計是用硃砂為主料的,因為陶弘景在煉丹時這東西可是必用品。嗯,當然了,這部書最終也就成了一本古代的雙色版圖書,視覺上應該不錯,很先進的樣子。

在這部書中,陶弘景主要的貢獻是首創了草藥的分類法,嗯,應該說是藥物的分類法。他是按玉石、草本、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這七大類別對藥物進行了分類,又進一步按藥性把藥物細分為寒、微寒、大寒、平、溫、微溫、大溫和大熱八種。

對於臨床應用的大量藥物,還有更細緻的分類,比如治風的能用藥物類(防風、防己、秦艽、獨活等),治黃疸能用藥(茵陳、梔子、紫草、白蘚皮等)等。此外,書中還記錄了大量的藥物的產地、採集、療效、藥物的性味、形態、鑑別和炮製方法等。

陶弘景的這種藥物分類方法對後世影響極大,隋唐以後的本草學的分類就是以《本草經集註》的分類方法為藍本的。

陶弘景的其他醫學方面的著作還包括《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此外,他還整理過《補闕肘後百一方》,《效驗實用藥方》五卷,《集藥訣》一卷,《靈方秘奧》三卷,《養性延命錄》二卷,《服草木雜藥方》一卷,《集金丹藥百要方》一卷,《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方》一卷,可惜的是這些寶貴的醫書流傳下來的極少,大多亡佚了,著實令人扼腕。

我本人不懂中醫,也不懂藥物,陶弘景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也足夠我這個外行人瞭解他的不平凡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