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茅山宗師之百代名師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再系統地歸納一下陶弘景在著作、思想、醫學、科技等各方面的成就,作為對這位茅山宗師的總結。
首先明確陶弘景的身份,在《茅山志》中,他是被列為上清派的第九代宗師,同時也是茅山宗的實際上創派宗師,而茅山宗也是傳承上清經系的。
上清派的第一代是從魏華存開始的,依次傳承為楊羲、許謐、許翽、馬郞、馬罕、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到下一篇時,上清道士還會繼續活躍出場的。這些人物多數已經講過了,這裡的馬郞和馬罕是兄弟倆,傳說是因為護經有功才被列入宗師序列的,現存的文字記載很少,孫遊嶽雖然提及幾次,但並未系統講過此人,實際上他對上清派的貢獻也不小。
有了前輩們的辛苦付出和豐碩的成果,陶弘景可以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單說最近的這兩位師門前輩,陸修靜生平總括三洞,力闡道教,孫遊嶽則甄汰九流,潛神希微,這師徒二人在道教界都稱得上是宗師級的人物,給陶弘景開創了大好地局面。作為二人的傳人的陶弘景,也沒有讓所有人失望,在道教上取得的成就絲毫不比他們差,在很多領域同樣表現出色。
在政治上,陶弘景成就完全可以比肩北方的國師寇謙之,著名的山中宰相完全夠資格和國師pK。他歸隱茅山後就潛心著述,而且還攻讀了雙學歷,佛道雙修,對陸修靜改革後的道教成果進一步總結、完善、提煉和補充,形成了更加完善、豐富的南朝的道教教義、儀軌,而且又發展了丹道理論。沒辦法,醫術高的人都喜歡煉丹,誰也不能阻擋道士們煉丹追求長生的夢想和腳步,總之,這一切最終都成為茅山宗綿延不衰的堅實基礎。
一、著作
陶弘景一生勤於著述,內容涉及道教、天文曆法、醫藥、地理、冶金、文學、佛教等諸多領域,自己本專業道士方面的著作有《真誥》《真靈位業圖》《合丹藥諸法式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等道教典籍三十二部,共二百二十三卷。
他所撰寫的跨專業的其他方面的著作有《學苑》一百卷,《孝經集註》《論語集註》《帝代年曆》《本草集註》《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古今州郡記》《圖象集要》及《玉匱記》《七曜新舊術疏》《占候》《合丹法式》等,史書稱這些著作他生前都是秘而不傳的,死後才由弟子們流傳開來。此外,還有已經開始撰寫尚未完稿的作品約有十部,也全部留給了眾弟子。
前面提到過幾次顧歡,他除了是南齊的大臣以外,還有個身份是上清派的道士或者說是位道教的忠實粉絲。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為了提高自己家的上清經的地位,他曾經寫過一部叫《真跡》的作品,裡面記載了楊羲和許謐二人得神授傳經的故事,但這部書影響和宣傳的效果並不是很好。
陶弘景感覺顧歡的這個思路還不錯,書也寫的不錯,有進一步操作的價值和潛力可以挖掘,於是就對《真跡》一書的內容進一步加工後,創作了《真誥》一書。對了,上一章提及的《夷夏論》就是出自顧歡之手,這位是一個夷夏之辯的積極倡導推動者,後面講到佛道之爭時,顧歡還會出場。
首先這部作品的名字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意思是真人口授之誥,大體也是表明書中的內容全是我按真人的原話記錄下來的,品質那是有保障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同時再借助他本人的地位和影響力,宣傳效果比《真跡》就強了許多。
《真誥》對於研究陶弘景道教思想有很大的價值,比如他和陸修靜一樣極重上清經,他的存神、行氣、辟穀、針灸等煉養理論及對漢魏以來的道教歷史、人物等記載,同樣是極具研究價值,這些稍後再加以總結。
《真靈位業圖》則是陶弘景的另一部重要的道教作品,書中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神仙譜系,共包括七個位階,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