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茅山宗師之佛道雙修,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把名叫“善勝”,一把叫“威勝”,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給皇帝送禮,其中是否有更深的含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開頭列出的陶弘景的著作裡面有一部叫做《古今刀劍錄》?裡面記錄了從夏到三國期間的名刀名劍,而且陶弘景自己也精於冶煉、製作刀劍,可謂興趣廣泛,頗有俠風。這方面當然也是家傳,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有武力,他自己多年尋山訪道,而且注重體修,武力值應該不會太低,很多學者可能是出於武俠情節,有些過度誇大的陶弘景在冶煉方面的成就,認為他是一位兵器鑄造大師,是位冶金專家,有興趣的道友可以讀讀《古今刀劍錄》,自然會明白。
536年,即大同二年,陶弘景去世了,終年八十一歲。史書記載他死後臉色不變,關節伸屈如常,香氣數日不散,遍山瀰漫。死前留下遺囑說,死後不用沐浴,也不要放在床上,只用兩層席子往地下一鋪,身下再鋪上我平時穿的舊衣服就行了。要戴頭巾,穿袈裟,左肘懸録鈴,右肘懸藥鈴,在左腋下佩符絡,繞腰穿環在前面打結,在髮髻上再上插一張符。外面用大袈裟蓋著被子從頭裹到腳,隨葬器具有車馬模型。最後,和尚道士都要在門內,和尚居左,道士居右,百日之內夜裡點長明燈,白天香火不斷。
透過這些喪葬儀式,也可以看到佛、道的共存,蕭衍也感念這位老友,下詔封他為太中大夫,諡號貞白先生。
傳說弘景精通陰陽術數,生前就預知梁朝將亡,便寫了一首詩說:“夷甫任放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這首詩大體是反應梁末玄風大盛,“人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最終會走上西晉那時的清談誤國的老路。不過這首勸誡詩雖然寫了,但可能又不願意再過多介入政治中,他死後才被弟子們在一個箱子裡發現。大同末年,士大夫們競相空談玄理,不習武事,侯景篡弒,果然發生在昭陽殿內,也為陶弘景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