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改革天師道 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修靜之所以要立齋戒規儀,目的在於使奉道之人合乎道德及禮法,心無雜念,身無妄行,而與道相合。人之所以遭到禍害,根源於身、口、心,他把禮拜、誦經和存思作為齋戒的基本內容,其意義在去除邪念,檢束身、口、心三業,心神安靜,一心歸道。“身為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妄兩舌,故課之以誦經;心有貪慾嗔恚之念,故使之以神思;用此三法,洗心淨行,心行精至,齋之義也”,就是想透過禮拜止人殺、盜、淫,誦經管住嘴別亂噴,神思防各種惡念滋生。
對於具體齋戒時的要求,陸修靜提出了十點要求,涉及到沐浴、了斷世俗、食物、衣著、呼吸、存神、敬香、懺悔、慈悲、言行等,幾乎面面俱到,既有對行為的約束和規範,又有心靈上的調節,還有養生內容,總之是非常詳細。
同時,陸修靜還把上清齋和佛教三業清淨相對比,檢御身心,滅諸三業罪惱。佛教的三業清淨思想,就是要求心去貪、忿、痴,身除殺、盜、淫,口斷妄言、惡口、綺語。制定齋儀,使道士有了規制化的祭祀、修行程式,又進一步強調齋儀才是修道的根本,你要是不懂、不遵照執行,付出再多也終究是鏡花水月,齋戒才是成仙必經之路,是繞不過去的。所以說,雖受到佛教影響,引入了佛教的思想,卻為道教的成仙之說提出更寬廣的道路,使理論也更臻完美。
陸修靜在《洞玄靈寶五感文》中列出了九齋十二法,進而把齋戒和修煉融為一體,祖述三張齋戒之法,弘揚二葛成仙理論。齋醮儀式極為複雜,包括了上等上清齋、中等靈寶齋和下等塗炭齋,無論哪種齋法,都包括眾多的步驟,比如築壇、開門、臺案、法器、人員、吟誦、步法等等,都是為了突出儀式的莊重、威嚴,增強神聖感。
陸修靜還充當服裝設計師,設計了道士的工作服,嗯,應該是參加重要活動時穿的正裝,並給各部分起了高大上的名字,如月帔、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旛,規定細緻到長短、條縫多少都有標準,這樣武裝起來的道士再參加儀式時,顯得就更加莊嚴了。史料記載,陸修靜曾為皇室舉辦過兩次大型的齋醮儀式,這些流程、服裝、道具、儀式下來,自然是莊嚴宏大,震撼感極強了。
以上可見,透過十齋十戒,加強道徒在德方面的修養,儒釋兼融,把齋醮和道德相聯絡,陸修靜以靈寶齋法為基礎,融合了上清派、天師派、佛、儒等多方的齋醮思想,制定出了今後道教的基本的齋法,使道教的儀軌幾近完美,並且憑藉皇權和自己的道教領袖的地位,得以迅速推行到全國,流傳沿用至今。
由於陸修靜對道教科儀的卓越貢獻,使他被尊為道教史上的“科教三師”之一。另兩位都是唐代的,分別是張萬福和杜光庭。
五、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還包括整頓二十四治的體系、義舍義米制度改為廚會制度等很多方面,基本上都是為了使道教組織可以方便自上而下的管理,就不再詳細講了。
透過上述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改革後,從此道教隊伍建設開始有制度可依,可以規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化宣流,家國太平”,奠定了道教流傳千年的基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