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茅山宗師之少年天才,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真,不久後老媽就懷孕生下了陶弘景。老媽怎麼說的,怎麼做的真偽就不再考證了,因為人家的母親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做過多少夢,真的夢到青龍一點也不奇怪對不對。不過經後世高人解讀,裡面還是有玄機的。首先這條龍沒有尾巴,證實了代表陶弘景沒有結婚生子。其次是兩個人執香爐,一個代表佛,一個代表道,寓意他後世佛道雙修。嗯,前面那是《南史》裡記載的,後面是我分析的。
這裡還有個小問題需要囉嗦幾句,就是有關陶弘景生卒時間,史書、道書等記載有些出入。
《梁書》記載,陶弘景是在大同二年過世的,壽八十五歲,和唐朝李渤的散文“梁茅山貞白先生傳”裡記載的一致。大同二年是536年,按85歲推算他的出生時間應是451年,即劉宋元嘉二十八年,所以歷代有些人,包括現在有些學者寫論文還在用451年。
但《南史》則準確記載陶弘景生於宋孝建三年丙申歲夏至日,即456年6月19日。同樣,據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中記載,他是生於孝建三年太歲丙申四月三十日甲寅夜半,那年應該有個閏月。肖綸在“陶君碑”中記載是大同二年卒,春秋八十有一。再結合傳記中的生平和一些時間節點分析,可以推斷陶弘景的準確生卒年應該是生於456年,並不是451年,卒於536年,壽81歲。
詳細的考證,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參看程喜霖老先生的《論陶弘景生卒年與遁入道門的原因》一文。
還有就是他的出生地同樣也有很多學者發文考證,雖然對丹陽秣陵大家都沒異議,不過大家還是想定位得更精確一點,最好是定位到是哪個村的。最終圈定在今天的南京市區東南雙橋門北街南、旭光儀器廠附近,我對南京不熟悉,查了一下地圖,這個儀器廠沒找到,大體位置還是可以確定的,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參考華海清、李彤等學者的論文。
好了,陶弘景的出生時間和地點就確定了,故事繼續。
陶弘景從小就聰穎好學,就算家境不好了,但讀書人家裡肯定是少不了各種書的,所以從小就廢寢忘食,博覽群書,數量應該是過萬卷了,而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放到現在就是天才少年,別人家的孩子。史書上記載,只要遇到不懂的東西他一定要弄明白,只要有自己不知道、不懂的,就感覺是件很沒面子的事。
四、五歲時,陶弘景就堅持不懈地用草棍在灰土上練字,那位可能說了,爺爺和老爸都是當官的,就算官不大,也不至於買不起紙筆吧?實際上,自從他的爺爺被排擠出京都以後,家境就開始衰落了,到陶弘景出生時已經算是比較貧苦了,這和葛洪小時候有點類似。
十歲時,陶弘景得到了一本葛洪寫的《神仙傳》,在古代,這類書對人的吸引力是極強的,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小孩子看《西遊記》,成年人看網路上的修仙小說的感覺。陶弘景真對這本書真的是如獲至寶,手不釋卷,晝夜研讀,從此埋下了對神仙的無限嚮往,小小年紀就說出了“仰青雲,睹白日,不覺為遠矣”這樣的話來。
陶弘景在十五歲作了一篇駢體文“尋山志”,表達出一種對隱逸生活的濃濃地傾慕之情。這篇文章網上也很容易找到,類似岳陽樓記、滕王閣序,讀起來音韻鏗鏘,辭藻華麗,很能表現出陶弘景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文學功底。
想想自己十五時還在讀中學,唉,往事不可追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